《唐诗三百首》共收录李白各种体裁的诗歌24首。这首《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是其中情绪最平稳的一个。
语言平实、朴素,描述了自己拜访友人,喝酒聊天的场景。这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虽然李白非常推崇陶渊明和二谢,但他自己的诗里却有更多的江湖。
这样平铺直叙的状态,简直都不像李白了。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诗情
却,回头。挥,举杯。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其他的都没有难懂的字词,更像口语。
天黑了,顶着月亮从山上下来,回头看来时走过的路,山高苍茫,林密青翠。携手走到他(路上遇到的斛斯山人)的家里,有个小孩过来把开门。穿过竹林间的小路,青萝藤蔓就在头顶身边,幽静闲适。(和山人在一起)聊的开心,喝的也畅快,说话的声音像歌声一样传进竹林深处。我很开心,都喝醉了,斛斯山人也非常开心,也醉了。喝完聊完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星星都散开去了。像这样,忘掉世俗的一切,真好。
全诗写欢乐,写闲适,最后说“共忘机”,是真的忘机了吗?是自己不再计较了吧。
“却顾所来径”一句定了全诗的情绪,似乎是要给自己做个总结。虽无遗憾,却有万般不舍。
细读,不禁心酸,让人潸然泪下。
美人迟暮
李白豪爽、浪漫、率真、有侠气,也有仙气。他的诗经常是“平地起惊雷,然后一招毙命”。
比如《将进酒》起句,“君不见*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比如《蜀道难》起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比如《关山月》起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类似的诗还有很多。李白的诗大开大合,情绪往往起伏很大,意蕴波澜壮阔,意象更是宏伟壮丽,是外放形的。反观这首诗,却处处在收。
浪漫的李白,何曾会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
豪迈的李白,何曾会把目光放在幽经小景?
率真的李白,何曾觉得“得所憩”会让人不好意思?
锐利的剑客,何曾会在意世俗的奸诈心机?
这时的李白,好似变了一个人,情绪在收,意象在收,情感也在隐藏,而留下的余韵更加消极。
此诗写在李白第二次到长安,隐居终南山的时候,时年五十二岁。
嗨,老了。
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正版全集译文文白对照注释唐诗鉴赏辞典中国古诗词大全套青少年初高中学生课外京东查看已下架
要不要放下的,都放下了
李白一辈子算不算一事无成。
算!
他这一辈子学道交友,四处巡游,年过而立,也努力想入仕为官,做了许多努力之后,终于进入翰林院,却不受重视,被当做花瓶摆设着。
也罢,不如“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继续过闲云野鹤的生活。
“兼济天下”并不是李白的追求,但“实现自我价值”肯定是李白的目标。
到头来,于世无功,徒有虚名,只能寄人篱下,流浪飘摇。
之于李白,即便如此又何妨,但怕只怕一个“老”字。
美人迟暮,英雄白头。
一生交友无数,最亲近的只有酒和月,于是便把和它们的所有故事都写进了诗里。
要不要放下的,都放下了。
在醉梦中,什么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