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白癜风绝密档案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192207.html首先,我们知道,李白是热衷功名的。虽然表面上他藐视功名,其实他的骨子里,是有着安邦治国的宰相梦,对功名其实是很向往的。
在讲李白走“终南捷径”之前,我们不妨先来聊聊什么是“终南捷径”?
武则天时期,有个叫做卢藏用的人中了进士,却得不到重用。郁郁不得志的他,就写了一篇《芳草赋》,然后跑到了终南山之上做起了隐士。在山中的时候,他跟随道士修习道术,还将辟谷练到了一定的境界,可以几天几夜不吃饭。可是武则天到了洛阳的时候,他又跑到了离洛阳城很近的嵩山隐居,因此也被人称之为:“随驾隐士”。
后来,武则天居然听说了他的名声,便将他请出山,任命了一个左拾遗的职务,没有几年他又升到了吏部侍郎,比正常中举的人,升迁更快。
后来,卢藏用就指着终南山对人说:“此中自有佳处”。
再后来,人们就把“终南捷径”当成征求名利的便捷之道了。
其实,李白在走终南捷径之前,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举荐自己,不管是在四川的时候,会见韩朝宗的时候,都不忘去巴结下豪门权贵,以期能够有大臣举荐自己。甚至不惜做倒插门的女婿,入赘权贵之家,以期求得功名的机会。
那么,李白为什么不走正常的考取功名的道路呢?
有人说,李白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师从赵蕤,便受了他的纵横家学派影响,视功名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不屑于走科举考场之路;
也有人说,李白是因为自己其实并没有科举考试的资格,因为他是商人的儿子,在古时候士农工商的阶级等级森严的时候,李白是不可能走入科举的考场的;
还有人说,李白即使考了,也不一定考得上。毕竟科举考试,千*万马过独木桥,并不是诗歌写得好,就可以的。
还有人说,李白如果去考,以他的文采是可以考得上的,可是他去参加科举考试,这就好像叫张学友去参加《我是歌手》,叫刘德华去参加《我是演员》一样,是自贬身份。
总之,不管怎么样,科举考试这条路,对于李白来说,是不合适的。
那么,一方面,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另外一方面,李白又有着浓烈的*治抱负和宰相梦想,怎么办呢?
那就走第二条路:制举之路。
所谓制举之路,是唐朝时期,为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
参加制举,有三个重要的条件:一个是要特别有才,第二个是要有重要人物,也就是要有相当分量的公卿举荐,第三个,还要让皇帝看得顺眼。
那么,怎么证明自己有才呢?虽说“好酒不怕巷子深”,可是再好的玉石,如果没有碰到赏识他的工匠,也要在山中孤独;再美的花,如果没有碰到欣赏她的人,也要在荒野凋零。
所以,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李白就通过花钱,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就连他自己也说:“囊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为的,就是让人们来宣传自己的名气。
有了名气之后,还要找到公卿们的推荐。之前他一直巴结的韩朝宗,虽然李白极具吹捧,说他是“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可是韩朝宗终于没有举荐他。其他人,也就更不懂李白的才华了。
所以,到了长安后,李白干脆学起卢藏用,走起了“终南捷径”来。因为在终南山,有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的别墅,这玉真公主是喜欢有才的人,当初,王维就是通过认识玉真公主,从而进士及第,平步青云的。
而且,因为李唐尊奉老子为祖宗,弘扬道教,所以终南山里面的一些有名的道士,也是常常和帝王们有接触的,比如道士吴筠,就和唐玄宗很有来往。
当然,终南山离长安近,搞不好,也可以直接和唐玄宗接近,像卢藏用一样,被唐玄宗直接起用,也不是不可能的。
后来,李白也终于在玉真公主、吴筠以及贺知章的极力推荐下,被唐玄宗所赏识,到翰林院供职。李白的“终南捷径”之路,也算是走通了。只不过李白生性洒脱不拘,却不适合官场,反倒得罪了小人,最后又不得不离开庙堂,过自己“仰天长啸”、自由潇洒的人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