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金庸小说的朋友可能对“小龙女”曾经生活的那个“活死人墓”印象很深,里面机关无数,而且还刻有《九阳真经》,这里其实也是王重阳修炼的地方。历史中的故事和传说似乎和我们离得很远,其实真实历史中却有王重阳其人,而且他的遗迹(修行、埋葬处)如今已经成为一处融道教传统文化和旅游景点于一体的地方,就在如今陕西省旅游热度最高的地方——西安市的鄠邑区。
自古至今,陕西省的秦岭-终南山一直都是中国最著名的一处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并且是中国传统宗教——道教的最主要圣地。此行,我们从西安出发,自驾游来到秦岭-终南山区域走访全真道宗师王重阳的事迹,领略全真道的文化魅力。我们的首站就是重阳宫(景点门票25元/人),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的祖庵镇,这里距离西安市中心大约55公里,它是王重阳祖师的埋骨之地,也是全真教的三大祖庭之首(另外两处祖庭为山西省运城市的永乐宫和山东烟台的烟霞洞),由于属于人文景点,平时的游客并不很多,所以并不算是当地的热门景区。
据史料记载,元帝窝阔台即位后,赐号安葬王重阳的祖庭道观为“重阳宫”。重阳宫经过数十年的营建,成为全真道的精神象征。元代的重阳宫有建筑间,居住道士近万人,以它为中心,在终南山北麓形成了一个星罗棋布的全真宫观群。说起来,王重阳的身世现实和神话交织在一起,真有些让人难辨真伪。他于北宋*和三年(年)在陕西咸阳的大魏村出生。相传王重阳相貌不凡,身长有6尺有余,声如洪钟,相貌堂堂,须发飘胸,一个标准的美男子的形象。
据说,早年的王重阳主攻文学,后又习武,切肩宽力大,骑马射箭样样精通。青年时期的王重阳胸怀大志,很想考取功名光宗耀祖。36岁时,王重阳考取金国武举,只当了一个甘河镇酒监的官职(收取酒税)。王重阳非常失落,天天与酒为伴。生逢乱世,连年战争,百姓困苦,王重阳的家就在一夜之间被抢劫一空,结果只追回钱财,粮食无法追回。此事对王重阳影响甚大,仕途渺茫、家财丧失、人生苦短,47岁的王重阳顿觉世事无常。
传说,王重阳到了48岁这一年遇到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传给他一套内丹修炼的方法,并告诫他要好好修炼。此后,王重阳的行为就更加癫狂,经常是边饮酒,边唱歌,放荡不羁,更是不修边幅。第二年,他又遇到了这两个人,他们传给王重阳五篇秘文,并问王重阳向东方去观看时看到什么?王重阳说看到了七朵金莲开花结籽,这两个人就笑着说,“这只是七朵金莲而已,将来必有万朵之多。”这些话对王重阳来说非常具有寓意。
这“七朵金莲”预示着在东方的“全真七子”,“万朵金莲”寓意王重阳后来创建的三州五会,一万余人的全真道信徒。遇仙之后,王重阳决心出家修道,休妻弃女。今天,重阳宫里依然还有全真道正宗的传统、祖师的灵骨和大量的元代石碑。
老子在年前降生,老子出关归隐前,曾在楼观台讲经,于是楼观台因他而闻名,成为道教圣地之一。楼观台离重阳宫仅十余公里(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景点门票60元/人),是我们继重阳宫之后要探访的一个重要地方。宋代以前,楼观台是道教楼观派的重镇,唐高祖李渊追认老子为“远祖”而成为皇家宫观,元代全真教大兴,楼观台成为全真道场。
传统道教兴起以后,到隋唐之际有一个革命性的变化,由修炼外丹发展到修炼内丹。早期传统道教分成两派:丹鼎派和符箓派。丹鼎派主要是炼外丹,求“长生不老药”,以白日升天。但是外丹很危险,炼出的丹药多含有铅、汞等重金属,吃多了会致人丧命。唐代,从唐太宗开始笃信丹药起,已经有许多人殒命于丹药。于是,外丹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符箓派又称符水道教,长于斋醮法事,以符咒等方术治病、驱魔,唐时最盛,北宋末年已经声名狼藉。这就对道教将要如何发展提出了拷问。
内丹道从此开始兴起。对内丹道贡献最大的是《八仙过海》里的吕洞宾,他上承东汉魏伯阳的丹法为道统,认为:人身上具备宇宙间的一切东西,不必到外面求取炼丹。以前炼丹要鼎炉、药物、火候、采药、结丹,现在只要以自己身体为丹炉,以体内之“精”“气”为药物,运用“神”去少炼,使精气神凝为圣胎,圣胎可以成为身外之身,离开身体,永世长存。
修道的具体方法随之变为:强调整体修炼精气神,配合阴阳五行,并采纳儒家和佛家学说,慈悲度世为成道路径,如此能延年益寿,“修道成仙”。吕洞宾是内丹道的倡导者,也是身体力行者,他因百岁高龄而被人称作“活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