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为什么有的人总是高高兴兴,有的人却天天愁眉不展?也许并不是老天不公平,给你的考验比较多;而是那些天天快乐的人比较会给自己找乐子吧。今天选取的这几首古诗词,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借鉴。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我天天小日子是这样过的:每天可以喝到尽兴,自家小花园虽然不大,但天天都有花朵此起彼伏的盛开。自己在家载歌载舞自娱自乐。没有拘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很多人想要名垂青史,但终究只是梦幻,而又有多少天赋异禀的人最终还是逃不脱最终的死亡。所以,别计较得失也无需苦心经营,就过好现在的日子就行了。请点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几个朝代更替、兴旺衰败都只是梦而已。我已经看透了,也看烦了。你看孔子虽为孔圣人,但他的坟墓也长满了乔木,吴王的宫殿现在全是荒草,楚国的庙宇里也只有乌鸦飞来飞去。我年纪大了,就回到老家去生活。盖了几间茅草屋,里面藏满了书。天天在山里干什么呢?用松木花来酿酒,把春天的雨水攒下来,煎茶喝。我曾有一次去终南山拜访一位隐士,他过的就是这种“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日子。款待我们是用秋天自然掉落的松子,泡茶的水也非常讲究:是冬天山顶积攒下的雪,放在一个大瓮里,埋在地下。客人来的时候就开瓮取水。吃的菜是屋后自己耕种的,而做饭的柴火也是在山里捡的枯枝。他自己说:觉得每天忙碌而充实,每天的一日三餐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吃饭的时候会有一种特别被尊重,自己是万物之灵的感觉。这也许是我们每天刷着手机,点着外卖的人没办法想象和感受到的。当时我还不会背诵上面那首诗,心里默默想起的是王维的这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在大约四十岁的时候因为安史之乱受到牵连而背贬谪,而后放弃*治理想,在辋川过起了归隐的生活。他说:我在中年的时候开始崇尚佛学,老了就把家搬到了终南山边上。兴致来了,我就自己去山里走走,遇到了高兴的事也都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有时会走到山顶,水流的尽头,坐在那里看云起云落,有时会碰到砍柴的老头,我们说说笑笑会忘记了回家的时间。往往最朴素的人会有最朴素的生活哲学。很多大人物都喜欢与乡老聊天,而王维也不止一次地提到:在写给张九龄的这首诗里也提到他认为的真正的快乐: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我年纪大了,喜欢安静,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也不想再操心了。我自己觉得没有什么好的计策能够为国效力,我只知道在家乡的山林里自得其乐。松树间的风吹在身上,我解开衣带肆意享受,山里的月光映衬下,我可以即兴抚琴一曲。你问我人世间穷困或者是通达有什么道理可以追寻,听听在荷花浦的深处,那渔夫的歌声吧。庄子当中有一篇关于穷通理是这样描述的: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古代得道的人,不管贫穷还是通达,他都是快乐的。所以,快乐并不是看你境遇如何,如果你具备这样的修养,那么富贵也罢,穷困也罢都像是天气的寒暑、要不要刮风、会不会下雨一样,是和你没有太大关系的事了。我们不快乐,也许并不是因为我们拥有的少,而是我们想要的太多罢了。感谢观赏,你的点赞和留言对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