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能治愈白癜风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10775479.html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曾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作“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王维在大唐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他精通音律、诗词、绘画、佛学等,是一位典型的文人士大夫的形象。
王维的一生要比李白、杜甫幸运的多,为官高至尚书右丞相,在当时可谓是高官,王维的生活也没有像杜甫那样凄凄惨惨,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一生无忧。
在安史之乱后,王维被迫做过安禄山的任伪职,历经一番波折,又恢复了职位,甚至高居尚书右丞之职。这对他的人生观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加上朝廷的动荡和反复,使得王维更过早地看透了仕途的艰险,他从而意志消沉下来,更加渴望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
在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来到终南山,从此寄情于山水之中,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而这首《终南别业》便是王维晚年的作品,其中的一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更是成了经典名句。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在终南山中的生活
王维从中年以后便酷爱佛道,晚年的时候便将家安在了终南山里。兴致来了的时候,便喜好独来独往于山中,这种快意之事只能自己感悟和享受。
王维走到水流的尽头,看到已经无路可走,干脆就不走了,坐下来看着白云在山间飘荡。偶尔在山中遇到种树的老人,便一起谈笑聊天,完全不用想着回家的时间。
这首诗没有具体描绘山川之美景,而是重点表现了诗佛王维在隐居中悠闲自得的心境,王维如同一位隐居的世外高人,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
这一点,他与诗圣杜甫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杜甫无论在哪里,都忧国忧民,自己已经混的惨不忍睹了,还在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王维与李白的归隐之路
王维与李白都是归隐之人,然而他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归隐心情。
王维的仕途之路走得比较顺畅,官至高位,在看透了官场的沉沉浮浮之后,看淡一切主动归隐。
而李白的仕途之路走的异常艰难,其中有性格的不适,也有小人的无端陷害,使得他在当了一年半的翰林供奉之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如果说李白的归隐是仕途失败后的逃避,那么王维的归隐便是看破红尘之后的行为。
对于王维来说,归隐并不意味着对生活的消沉,混沌地生活,而是通过隐居,感悟出对人生哲学的思索,以此悟透人生之根蒂。
所以说,王维活的更淡然与洒脱,杜甫活的更崇高,而李白在豪放之中有一丝的酸楚与不甘。
古代很多文人士大夫早年都以追求仕途为方向,他们不仅仅只是写写画画,更是渴望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李白如此,杜甫如此,连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李商隐也是如此。他们信奉和追求《礼记·大学》中所写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然而,这些文人一直生活在矛盾之中,他们既积极渴望入仕,又过度地理想化,使得他们的心态在矛盾中更为消沉和悲观,自己的理想实现不了,只得去饮酒作乐用以发泄对心中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