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www.bdfyy999.com/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命运中
文/高建群图/刘德望
题记:
老百姓有一句话:借別人的摊场,哭自已的哂惶!
一一高建群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故事中。或者换言之,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命运中。你一出生,命运就锁定你了,而你的故事就开始了。
高建群先生,李醉院长。
虽然你茫然不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莫名的苦恼,或莫名的欢乐;不知道有时候会有厄运,而有时候幸运又来敲你的门。当走过长长的一段弯曲的路时,回首来路,你才明白老天已经对一切都做了安排,你只是一个被动地走着自己人生的人。
不独是我们这些小人物。那些在各个领域都达到峰顶的大人物,当他们抵达峰顶,回首怅望来路的时候,在一瞬间都会脸色苍白:原来他们是被命运之手驱使着行走人生的。甚至那些科学界的泰斗级人物,晚年竟奇怪地皈依了神学,从而相信命运,相信这个世界有主宰者。
我们人类所能看到的有形世界,只是百分之五,而另外的百分之九十五,是为黑暗所遮掩着的,是未知。
佛教的经典中有一段话:三千小千世界,构成了一个中千世界;三千中千世界,构成了一个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之化摄也。唐玄奘去西天,说是要取回真经,而这段话,大约就是他取回来的真经之一吧。一个好事的美国研究者,将这段话放进电脑里,求答案。电脑里给出的答案是:三千小千世界,指的是我们小小地球;三千中千世界,指的是银河系;三千大千世界,则指的是茫茫宇宙。
船开不等岸边人。(高建群/题)
佛教在创世纪的遥远年代里,就站在宇宙之巅,来关照和解释世界了。这叫人惊异。而联系到这些年的量子力学的理论的出现,和暗物质的实验室被发现,则叫人更为惊异。
这位女作家能写很好的散文,在这个美好的初夏的早晨,我摊开这本名曰《一半烟火,一半清欢》的文章结集,细细拜读,我的脑子里嗡嗡作响,浮现出上面那一大段话。一支芦苇在风中嗡嗡作响,那是一支会思想的芦苇呀!
文字简洁、直接、深刻。这是我对文学描写的三个苛刻要求。作者都从容不迫地做到了。这源于她的真诚——真诚地对待文学,真诚地将自己一颗赤热的心,端到读者面前的写作者。
前辈作家孙犁说过,千万不要拿架子,一端架子,就先失败了一半。我看到一些明明白白的失败者,写着写着就找不着自己了。这原因就是他“装”。读者是最聪明明白的,你稍稍一玩虚的,读者就不买你的账了。
闫群的散文更大的一个特点是,她对故乡的描写,对父母的描写,对孩子的描写,对环绕在她身边的各种苦恼人生的描写,表现了一个深陷万丈红尘中的女子,睁开眼看世界的过程。这情景中,正是我文章前面所说: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故事中,自己的命运中。——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在讲自己,仿佛舞台上的人物在内心独白一样。
这一刻我想起俄罗斯文坛一件掌故。当普希金看到年轻的果戈里的发表在《现代人》上《狄康卡近乡夜话》以后,他约果戈里来到家中,他说,年轻人,在拥有了这样的才华,这样的早期写作训练以后,你是不是应当尝试着写一点大的东西了。我这里有一个酝酿了很久的题材,你把它拿起写吧!——这就是俄罗斯现当代文学第一部长篇小说《死魂灵》产生的经过。
中国文学想要达到世界的高度,大约还需要漫长的时间。我的第一判断是,也许我们永远达不到,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井底之蛙坐在自己的井里,狂欢和聒噪。而我的第二个判断是,也许会达到和超越,那么乞请命运之手,为我们送来一批有大格局的写作者过来。
这两天我模仿了一张石鲁先生的《献花图》,并且题了一段话在上面——一位一贫如洗的女子,路经一座寺院,她没有什么可以为寺院上布施,于是她从山脚下采来一束野花,为佛祖献上。那么这位女子,就是可尊敬的施主,佛祖有理由庇护她,帮助她和赞美她。——这是写在克孜尔千佛洞崖壁上的一段话。那个伟大的智者,号称西域第一高僧的鸠摩罗什,就出生在那里。公元四〇一年他来到作者的家乡户县草堂寺,四一三年时圆寂于此。
你看我一不小心写成了一篇重要文章。
是为序。
.5.12于西安
高建群
当代著名作家,西安市临潼人。
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以《遥远的白房子》奠定其实力派作家地位。以《最后一个匈奴》引发中国文坛陕军东征现象。长篇小说《大平原》获中宣部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统万城》获新闻出版总署优秀图书奖,其英文版获加拿大大雅风文学奖。另有《六六镇》《我的菩提树》《大刈镰》《我的黑走马》等行世。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中国文坛罕有的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
高建群先生,李醉院长,著名摄影家刘德望先生在长安“高看一眼工作室”。
高建群先生,李醉院长。
李醉先生历时两年编著《中华优秀家风家训家规大典》一书封面图。(高建群/绘)
款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是司马迁对中国的第一个平民教育家孔子的高度赞美。孔子从六十三岁到七十三岁去世,为我们民族做了两件大功德,一是有教无类,兴办私学,二是完成老子的瞩托,编撰六经。(高建群作)
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高建群高举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大旗,以恢弘的史诗言事和激情的诗意想象书写中国的现实与历史。他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呈现出丰富的内容和宽广的气象。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高建群先生谈到:“孔子二十三岁的时候,离开曲阜,仗剑出游。他去的第一个地方是洛阳城,去拜见当时最有学问的人老子。老子李耳是東周王朝典藏吏(图书馆长)。老子问,年轻人,你在忙活些什么呢?孔子说,礼崩乐坏,人心不古,我有一个伟大的人生理想,就是克已复礼。老子笑了,他说,周礼巳死,你知道吗?五百年前那些立言者,如今尸骸早已腐烂,假如周公旦活到今天,靣对当下,相信他又会有一些新的想法的。孔子说,虽然先生如是说,但是我克己复礼的初心不改。老子说,那么由你去吧!不过,我有个更重要的事情要委托给你,这是我搜集来的两千多首初民时期的民歌,你用牛车把它拉回去,编一本书,叫《诗经》。还有藏书樓中这些典籍,你都拉走,编《书经》丶《礼经》《乐经》丶《女儿经》等等。
高建群先生娓娓道来:孔子将这些典籍拉回曲阜以后,并没有急着编撰,而是继续他的周游列国,直到六十三岁时,才猛然想起这事,于是回到曲阜。六十三岁到七十三岁,孔子用最后人生1O年,为我们民族完成两件大功德,一是兴办私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是完成了老子的嘱托,编撰出六经”。
《中华优秀家风家训家规大典》内容好,立意高,很实用,接地气!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这家风一旦败坏,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会跟着坏,这一家就再也难以培养优秀的后代了。可以说家风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它只是一个无形的概念,却能让这家的子孙后代延续得更长,让他们走得更远!家风也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风气,国家就是人民的家,这家风就更为重要了。
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颜氏家训》《朱子家训》《钱氏家训》等优良家风的教诲,成就的是我们熟知的大家。传统中国,“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因此,家风家教也在岁月的积淀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家风家训,中华文化的缩影,文明的延续。
李醉
字尚道,号敦和,常署:明觉山房主人,逍遥子,醒夫子,老学斋主。
著名文化学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安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委员,长安老子文化国学研究院院长,敦和书院院长,长安逍遥学创始人,第三届中国西安唐诗节总顾问,中国茂陵博物馆名誉馆员,西安医护学院特聘教授,易学养生专家,终南山隐士文化研究知学者。
荣获中国首届(国际)自然养生大会“文化大使”、第三届国际慈善节“慈善使者”称号,“华夏慈善奖”获得者,入选“影响陕西二十年”文化人物。
李醉先生担任陕西省“秦岭与黄河的对话”文化论坛特邀对话嘉宾,陕西道家养生学会副会长,中国工商银行财富管理中心国学文化顾问,浙江横店影视城“千人同声,共诵经典”大型国学诵读活动总顾问、领诵导师,中华文化名山崆峒山酒文化论坛主讲学者,贾平凹文学艺术研究院特邀嘉宾,中国西安佛教文化艺术博览会评委团主评委,中国佛教三论宗祖庭草堂文化大讲堂首席文化导师。
代表作品有:
《敦和堂道德经全本》、《牧牛十八年》、《易见未来》、《中华优秀家风家规家训大典》、《敦和堂诗草》、《长安醉门生》、《华夏汉礼文化巡视》、《醉山河游记》、《寻人不遇》、《清静经新解》、《中华票证》、《李醉收藏论文集锦》、《李醉收藏展览集珍》等。
编辑:意不尽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