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学人文素养之友情 [复制链接]

1#
昆明白癜风正规医院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一、友情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亲情

余光中,(-),诗人、学者、散文家、翻译家。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左手的掌纹》收入余光中五十年散文创作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

1、世界上高级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级又有趣的人却少之又少。高级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欢,又高级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譬如新鲜的水果,不但甘美可口,而且富于营养,可谓一举两得。朋友是自己的镜子。一个人有了这种朋友,自己的境界也低不到哪里去。

2、这种朋友,有的知识丰富,有的人格高超,有的呢,“品学兼优”像一个模范生,可惜美中不足,都缺乏那么一点儿幽默感,活泼不起来。

3、这种朋友极富娱乐价值。说笑话,他最黄;说故事,他最像;消息,他最灵通;关系,他最广阔;好去处,他都去过;坏主意,他都打过。世界上任何话题他都接得下去,至于怎么接法,就不用你操心了。这种人最会说话,餐桌上有了他,一定宾主尽欢,大家喝进去的美酒还不如听进去的美言那么“沁人心脾”。会议上有了他,再空洞的会议也会显得主题正确,内容充沛,没有白开。如果说,第二型的朋友拥有世界上全部的学问,独缺常识,这一型的朋友则恰恰相反,拥有世界上全部的常识,独缺学问。

4、这种朋友,跟第一型的朋友一样少,或然率相当之低。这种人当然自有一套价值标准,非但不会承认自己低级而无趣,恐怕还自以为又高级又有趣呢。然则,余不欲与之同乐矣。

四、李白与杜甫的友谊

天宝三载,李白因为在朝中政治抱负的难以实现,唐玄宗准许将其赐金放还,沐浴着三月拂面的微风,离开那个复杂多变的宫廷世界,李白的心情轻松了许多,再也不用写那些应制的靡靡之音了。出了长安城,李白一路向东,向久负盛名的牡丹胜地洛阳进发了。而在此时,早已见识过吴、越柔媚景致的杜甫,正兴致勃勃地进行着他人生的第二次重大出游:燕、赵之旅。洛阳,便是他们的邂逅之地。近代学者闻一多曾经评价李白与杜甫的相遇时说,中国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更重大的相聚了。又举例说二人的奇妙相遇譬如“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是年,三十三岁的杜甫和四十四岁的李白定然是在洛阳城里的酒肆中纵饮畅谈的,杜甫当时的模样,应该和近代画家蒋兆和笔下的描摹相差无几吧:清矍的面容,稀疏的髭须,当然,,三十五岁以前的杜甫还没有经历过饥馑、冻馁之苦,他对自己的将来还是踌躇满志的。至于李白呢,除了后人想象的画像描摹之外,我们尚能见到他的书法手迹《上阳台贴》,苍劲、蕴藉的的笔迹显露着他蓬勃的才思和天赋的异禀。早在天宝元年,贺知章初次见到他便呼他作“天上谪仙人”,由此不难想见他超凡脱俗的容貌。二人在推杯换盏间表露志向,杜甫始终怀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梦想。而李白则笑言:“尧舜之事不足惊”,二人的性格根本是冲突的。只有在谈到朝廷的今不如昔时,二人才有了共同的话题。杜甫回忆起开元年间的国家经济的盛况,感叹如今杨氏兄妹受宠,李林甫专权,国家前途堪忧。李白则笑言,“君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圣人言之有理啊,还是且尽这杯中之物吧。”也就是在这一年,二人相约同游梁、宋,即今河南开封、商丘等地。著名诗人高适也参加了他们的行列。此后,二人又同游齐鲁,这时,他们的友谊日深,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中写道:“怜君如弟兄”,又写道:“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二人一起饮酒赋诗,六博畋猎,累了就在一起休息,情同手足。

天宝四载的秋天,天气渐凉了,二人的短暂交游也即将画上一个句号。李白即将南下访友,杜甫却将西上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唯一的一次畅游必将成为他们终身难忘美好记忆。送别之际,李白在《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中写道:“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表达了对二人短暂友情的难舍难分。在另外一首宴别杜甫的长诗中,李白又饱含深情地对二人的友谊作了如下的描绘:“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分别之后,二人的生活也开始走向各自的轨道。两年后,杜甫进长安参加第二次科考,不第。此后,他便放弃了科考之路。天宝十载,他向玄宗上《三大礼赋》,受到玄宗的“奇视”,命待诏集贤院,但很快就没有了下文。而李白,则开始淡出了政治视野。直到“安史之乱”的爆发,才彻底改变了李白和杜甫的命运,患难见真情,在险恶的政治坏境中,二人的友情也经受住了考验。

天宝十四载仲冬,在凛冽的寒风中,传来了“安史之乱”爆发的消息,个人的命运随着国家的风雨飘摇开始起伏不定。玄宗及朝中重臣出奔四川。直到至德二年初夏,杜甫历经千辛万苦才从被安禄山攻陷的长安城内潜逃出城外。接着去投奔远在凤翔的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此后又经人推荐,升任节度使署中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这也是杜甫所做最高的官职了。其后因疏救房琯事,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时间不久,他便弃官不做,从此踏上了经秦州(今天水)、同谷(今成县)至四川的漫漫凄苦之路,饱受饥寒冻馁之苦。而李白,则伺机报效朝廷,但他投奔了永王李璘,阴差阳错间便被投入江西的狱中,后判长流夜郎(今贵州遵义附近)。人生充满了变数,昨日的意气风发,壮怀激烈转眼间就变成了如今的寄人篱下,命悬一线。而杜甫,始终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