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维晚年一首凄凉古诗,潜心修佛却逃不掉人 [复制链接]

1#

我们今天读王维的唐诗,更多的感触到存在于其中的有关人生的思考。相比同时代的孟浩然、李白和杜甫等人,王维的人生可能是最单调的,但是他的诗词也是在今天最受欢迎的。

原因就在于他的这些诗词几乎都超越了时代,将目光更多地投射到人生和命运的主题上,以山林景色之中,感悟人生,感悟生命。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而这一类主题的诗歌是永远不会过期的。我们虽然极力夸赞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是真正对于我们今天的人生选择有所帮助的和启迪的,还是王维的这些诗歌。

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虽然一生好佛的王维在人生态度上收获了很多的平淡,看似非常达观,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对于人生的悲欢离合依然依然是深有感触。而今天的这一首古诗,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维内心的无助,更有对人生无奈的悲哀。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秋夜独坐》,从题目当中就能够读出蕴含在其中的落寞情绪。毕竟在王维的生活当中,修佛已经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时间。他从四十岁左右的年纪就开始在终南山附近,一直到他去世。20多年的修佛经历,让他收获了内心的平静,但是,在对于人生和生命短暂的课题之上,他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普通人并无二致。

开头的这两句古诗呼应题目,表达出了诗人独自安坐所产生的感伤。“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此时的王维已经到了生命的末年。他独自坐在隐居的山中,两鬓已经斑白,静静的发呆,独自感受着时光的流逝,也感受着自己生命的一点点耗尽。

这个时候正是秋意浓厚的季节,秋雨从天空中落下。山间的野果也随着雨落到地上,一切都充满了萧瑟之感。正如王维来到生命当中的末年,那些日常在草丛中飞来飞去的小虫也感受到这秋日的寒冷。不约而同来到了王维的房间当中,凑到灯光旁边感受生命最后的温暖。

这一切都充满了破败的气息,萧瑟、枯寂这样的字眼甚至都不能够完全概括这场景当中的思想情感。更何况此时的王维已经感受到生命的老去,“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他已经白发苍苍,但是并没有什么延长寿命的灵药,这也就预示着王维对于生命的逝去,毫无招架之力。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只能用心修佛,在其中悟出生命的真谛了。

虽然王维的这首古诗在最后似乎给出了一条生命的通道,但是在这首古诗的前半部分所起现出的那种悲凉情绪是不能够被掩盖的。更何况此时的唐王朝正在经历安史之乱,王维内心定然是非常复杂的。盛世中遭遇国破的凄凉,再加上生命的老去,让他很难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这一切,所以最终只能把这一切归结到礼佛之上,希望通过对于禅理的感悟来超脱人生。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