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你心烦意乱时,不妨读读王维这首诗,人生 [复制链接]

1#

王维,一代“诗佛”,所开创的山水田园诗派,继承了东晋陶渊明的清新雅致,格调高远的传统,同时又与文人的隐逸情怀相结合,酿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追求自然的审美趣味,成为盛唐诗歌园林中的一枝奇葩。读王维的诗,我们可以体会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壮阔飞动的边塞风光,体会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浓厚惜别之情,但更多的是他在闲居生活中的闲逸萧散。

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于是在晚年写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如此淡然洒脱的千古绝唱,这时,他静下了心去探索世界。

历尽千帆皆不是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中国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更何况出生于盛唐的王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也有过“愿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梦想。九岁父亲亡故,十五岁奔赴长安,长安那么大,雍容华丽,却朱门路远,他干谒数年,依旧未得伯乐赏识。

直到遇到岐王李范,岐王下朝,众人皆避,唯有王维于一酒肆之中轻吹玉箫,其声呜咽缠绵,绕梁不绝,岐王果派人来寻,白衣才子,衣袂飘飘,诗画俱绝,又善箫及琵琶,于是举坐为之倾倒,又为之荐公主,深得欢心。皇亲国戚对他青眼有加,而他也很努力,于开元初年中进士及第,这时他不过才21岁,我们常说“五十老明经,三十少进士”,而到了王维这里却不太适用。

他写“圣代无隐者,英灵尽归来”,是时候该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报复了,与此同时,他还迎娶了那个八年前一见钟情的女子。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人生之得意莫过于此。可能是欺他初出茅庐,不知官场险恶,在任上没几个月,他便受到当头一棒,被贬济州,此时的他不甘愤怒,功名心甚强,于是在济州,他组织抗灾,救助灾民,立下功劳,五年之后被调回京城长安,仁“微官”。

可这五年,他也被消磨了心性,功名之心渐退,佛法智慧初显。再后来,妻子难产而亡,更加改变了他,从此笃信佛法,过起了半仕半隐的生活。命运仿佛很喜欢跟他开玩笑,安史之乱时任伪职,使皇上将他打入监牢,出来时虽已经垂垂老矣,可却从此官运亨通,不过,这对于一个历尽千帆的人已经没什么用了,对他来说,内心的安宁才是归处。

终南山下真性情

王维,字摩诘,号“诗佛”,而维摩诘本是佛家修行居士,名、字、号相互牵连,也道出了他和佛教的不解之缘。安史之乱后,他终于决心归隐,在终南山购置别业,就足以见其躲避世俗凡事的心。终南山为历来隐士的梦想,姜子牙、商山四皓、张良、孙思邈等都归隐在此,王维也在这里开启了他的新篇章。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开头首句便写出他晚年才实现了以前所追求的生活,在中年时就厌倦了凡俗,笃信佛家教义,直到晚年才决心隐居,“颇”字写其崇佛之虔诚,“晚”字描其隐居之生活。后两句在山上的日常,兴致来了,就自己在山间漫步,那些酣畅自得的感受也只有自己才知道,在山间,他逍遥自在,没有政事的打扰,“独”也不是真的孤独,他只是享受这种随心的自由,“空”也不是真的无可奈何,他是真的爱这山林情趣。

后又说到了他引以为傲的“胜事”了,走到无路可走时,那就坐下来看看风起云涌吧,在最悠闲的时刻还是能领悟到最变幻无穷的活泼,真乃人生妙事!在佛家看来,云就是“无常心”,写云就是写空,像云一样无心,就能摆脱烦恼,超脱凡俗,在这一山、一水、一云间,作者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后来,他又在山间碰到了“林叟”,相谈相笑,完全忘记了时间,前面的种种是偶然,后边的相逢亦是偶然,处处偶然,方显自在。明代金圣叹评到“迫近性情,悄然忘言”,真是字字珠玑。

晚年好静不关心

王维的一生,是幸亦是不幸,晚年那个淡然娴静的隐逸老者也不再是十五岁时那个凭借一腔热情闯入长安的少年郎了,从意气风发到退隐山林,从刻意的箫声到万事不关心,是这波诡云谲的朝堂,是这朱门酒肉的天下改变了他,同时也造就了他。

王维的诗,寂静中又写尽世间的繁华与色彩,读来只觉意境悠远,禅意绵延,使人心境纯明,静心宁神。在经历大起大落之后,他把功名看淡了,发现原来在生命之初,自己与佛的缘分就注定了,摩诘,原就是扫除心垢,令人心静之意,于是他隐居之后的山水清明起来,心境也清明开阔,在他的心中,往事种种,也许都比不过终南山的一片云。

他的诗,处处流露出禅意,将浓厚的人文关怀揉进始终,将自己的经历穿插进去,便显出无与伦比的空灵之美,从而构成了一种安心无为,超脱一切的人生态度。如他的《鸟鸣涧》《辛夷坞》两诗,都是写空山静夜,前者以动称静,所谓“静”不是真的死寂无声,有桂花轻落,山鸟婉转,却更衬出环境之幽,人心之静;后者所写的芙蓉花,开则繁茂如锦,落则满地缤纷,这美景无人知道,它也不管世事变迁,朝开暮落。

落花啼鸟,人事纷纭,在王维眼中都是空的,一切的一切,都是要归于“不悲生死,不永寂灭”的“无生”禅理。以大自然的风景来阻挡内心的躁动不安,使内心达到一尘不染的境界,这就是王维诗歌所创造的意境、所蕴含的禅理。

结语: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与人言者不过二三,王维跌宕起伏的一生,造就了他宠辱不惊的心态,而你我皆是王维,这世上总有些难熬的时光,总有些痛苦的经历,但学会放下,如水不争,才能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行到水穷处”时,学会“坐看云起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