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维这首雄浑的五言律诗,笔力雄峻,意境清 [复制链接]

1#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首品是“雄浑”,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认为“诗之品有九”,其中第六品也为“雄浑”。看来,"雄浑"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范畴。

“雄”有雄健、雄劲、雄壮、称雄等意。《诗经》中说:“南山崔崔,雄狐绥绥”。此处的“雄”指强悍过人的雄性。《左传》中说:“齐庄公朝,指殖绰、郭最。曰:是寡人之雄也。”此处的“雄”可引申为“英雄”之意。

《说文》中对“浑”的解释是:“浑,混流声也。”《玉篇》中解释:“浑,水喷涌之声也。”浑,是因为水势过大流动迅疾而发出气势磅礴的声音。

“雄”和“浑”合在一起,就是“雄浑”,代表了诗歌既要有丰厚的内涵,还要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如波涛汹涌,似长风浩荡,气象万千。如骆宾王的《边城落日》开篇:“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

被冠以“雄浑”之气的诗歌并不少见,尤其是盛唐诗歌。以写山水田园诗著称的王维,就曾经写过一首极具雄浑气象的诗《终南山》,全诗如下: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题解:

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终南山是中国诗歌中非常重要的吟咏主题,从《诗经》至清代均有吟咏者。唐代的终南山更是文人墨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