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实地寻访空谷幽兰提过的秦岭观音山水帘 [复制链接]

1#

寻访秦岭观音山示意图

我和友人天、友人鱼继续在秦岭沣峪观音山,寻访中国现代隐士。这一次,我们的目的地是观音山上的水帘洞。比尔·波特先生曾经《空谷幽兰》里两次提到水帘洞。

第一次,比尔·波特在这里遇到了圆照比丘尼,但是很遗憾,并未深入交流。时隔半年之后,当比尔·波特再次来到水帘洞的时候,圆照已经去了后山修行,而新主人并未在家。

路牌提到的地方

离开东景池15分钟之后,我们看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南雅寺”三个字。

此处有两条岔路,往左是前往南雅寺的山道,路程虽近,但坡度很陡。往右则是通向岱顶的小径,稍缓一些。

路牌显示,往右上山,依次会途经水帘洞、南景池、北景池、山门寺、中佛寺、送子殿、观音正殿、药王殿。

观音山上寺庙众多,岔路也多,许多朋友担心迷路,不过根据实际寻访来看,只要跟着路牌走,不要故意去冒险,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路牌上提到的地方,一般都有人居住或看守,可问路。

水帘洞今昔对比

前面就是水帘洞,时间是两年前的5月17日上午11时2分,距离从玉皇坪出发,我们在这条山路上,正好行走了约2个小时。

比尔·波特先生在《空谷幽兰》里说,当年他们从玉皇坪走到这里,用了90分钟。

如果考虑到我们在东方茅篷、莲花洞、三圣寺和东景池停留的时间,看来我们的速度是完全一样的。真是缘分呀!

水帘洞有两处建筑。一间茅篷,修行人住的。一个山洞,里面供奉着龙王。我对照过比尔·波特先生30年前拍的照片,茅篷的门窗位置,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完全一致。

也就是说,水帘洞前的这间茅篷,起码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当年,它的主人是圆照比丘尼。

比尔·波特与圆照

比尔·波特先生遇见圆照比丘尼的时候,圆照已经八十八岁了。

圆照出生在吉林省一个中医世家,祖上六世行医,其祖父是一个和尚,她父亲也成了个和尚。圆照十六岁就出家了,毕业于北京的佛学院。后来,她回到东北,在那里创建了四所佛学院。

前面提过,比尔·波特先生总共爬过两次观音山,他第一次碰到圆照时并未深入交流,直到第二次寻访时,他才与圆照对上了话。

比尔·波特在《空谷幽兰》中这样写道:“我进去的时候,她说:‘你回来了。好。现在我们可以聊聊了。上一次我还不能肯定。现在我知道你是为法而来的了。’”

为什么要到终南山

比尔·波特先生与圆照比丘尼的对话如下:

问:为什么要离开东北到终南山来。

圆照:我被骗了。是智真(音译)骗了我。当时智真是西安卧龙寺的方丈,他每天诵三十遍《金刚经》。年,他来看我,我到火车站去送他的时候,他往我手里塞了一张车票,就把我一起拉上了火车。我两手空空来到了西安,甚至连一套换洗衣服都没有。他不希望我继续工作,而想让我修行。后来,我接任了草堂寺的方丈。红卫兵来的时候,我叫他们走开,我没有让他们进来。如果我让他们进来,他们就会砸了鸠摩罗什塔。我做好了死的准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再后来,我受不了寺庙的生活,就搬到观音山来了。那是十年前了。我觉得它是一个死的好地方。去年,我觉得观音山的前面不够安静,太多的人去爬那座山,所以我就搬到后面来了。可人们还是来看我。两个星期前,有几个大学生来跟我学《华严经》,跟我一起住了一个星期。

密宗修行与净土宗修行

问:我听说您修密宗?

圆照:是啊,不过我们那一批人没剩多少了。现在几乎没有人修密宗了。最初我是在北京跟噶举派教领袖,十六世贡嘎活佛学的。它跟达赖喇嘛和班禅的格鲁派不一样。密宗比较快捷。我很快就会死了。现在我还在等死,就等着那把火啦。

问:密宗修行跟净土宗修行相似吗?

圆照:密宗修行更接近于禅。它是禅的极致。但是它不是给普通人修的。它就像开飞机,很危险。净土宗修行就像赶牛车,很安全,什么人都能修。但是它花的时间要长一些。

佛法修行的本质

与圆照比丘尼对完话,比尔波特先生做了一件事,希望圆照将佛法修行的本质写下来,但当时圆照并未接受这个请求,《空谷幽兰》记载:

这么多年来,圆照曾经教了那么多弟子,我想她一定记住了自己的演讲,或者至少她诵的经的引文。于是我从包里拿出一张书法纸,问她愿不愿意把佛法修行的本质给我写下来。她把纸放到一边去了。于是我没有再提起这个话题。两个月后,我回到台湾以后,收到了她寄来的那张纸,上面写着四个字“慈、悲、喜、舍”。她的书法清晰有力,就像她的心一样。

心怀“天下太平”

时间回到年5月17日,我远远看了看当年圆照比丘尼住过的茅篷,茅篷的新主人并不在家,因为门是闭着的。不过,门上的这四个字,却让人眼睛一亮,上面写着:“天下太平!”

水帘洞在观音山地势较高的地方,这里是秦岭终南山的核心地带,这一片区域,但凡有山洞有石缝,有平整之地,都有修行人隐居。只是没想到,这位修行人的理想是天下太平。

从当年的圆照比丘尼到今天心怀“天下太平”的新主人,小小一间茅篷,竟然有这么多故事,真是令人唏嘘感叹!

山里的修行生活

茅篷的屋檐下,堆放着很多干柴禾,大约有20层高。山里的修行生活,其实很艰苦,也需要很多生活技巧。

就拿堆放柴禾来说,如果没有掌握要领,这些柴禾会因为渐渐失去水分,或者被风一吹,散落一地。

再比如吃菜,冬天很好办,蔬菜容易储存,夏天却因无法保存,只得自己辟菜园子种才行。

头脑中乍现的灵光

茅篷对面有一个石洞,这就是所谓的水帘洞。这个洞不深,是天然形成的,有一米多高。现在洞里供奉的是道家的神仙塑像,铭牌上写的是龙王。

其实,在圆照比丘尼住在这里时,山洞里面是一个佛堂,供奉的应该是佛像才对。

水帘洞很简陋,里面供奉的塑像破破烂烂,一点也不金碧辉煌,这大概与许多人想象中的修行环境相距甚远。其实,终南山的修行人,大多就是这样的生存状态。

所以,如果你问对方到底什么是修行?也许真诚的修行人会告诉你,修行就是遭孽,也就是受苦。诗意与仙境,不过是头脑中乍现的灵光。

如今这里一如当初

水帘洞茅篷顶上的瓦,看样子像是琉璃瓦,三十年前并没有这种瓦,应该是后来翻盖的。

不过,琉璃瓦上已经长出了许多草来,从这些草的繁盛程度,可以知道它们长在这里,绝对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

终南山中的岁月悠长,草木的枯荣和修行人的人生一样,只随着四季更替,平淡而无波澜。

阳光照着水帘洞,茅篷躲在树荫中,附近全是大树,这里幽远宁静。三十年前,比尔·波特先生第一次向世界介绍了终南山现代隐士,如今这里一如当初。

空谷幽兰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46购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