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唐太宗其诗刚健遒劲,开创一派新的诗风,为 [复制链接]

1#

本文乃“是我的盖世英雄”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唐太宗的诗风刚健遒劲,喜欢以广角镜头摄取宏大的场景。他咏赞“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望终南山》)的巍峨山势;“披襟眺沧海……穿浪日舒光”(《春日望海》)的壮阔海景;“春嵬驰骏骨,总辔俯长河”《临洛水》)的浩荡巨流;在他的笔下,有“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帝京篇》)的雄伟都城;有“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入潼关》的天下雄关;有“寒野霜氛白,平原烧火红”(《出猎》)、“玉勒骋平畴,旌旗四望合”(《冬狩》)的围猎场面;他喜欢咏赞宝剑、角弓、羽箭、大旆,更喜欢咏赞骏马。

巍峨山势

这首《咏饮马》的小诗描写骏马饮河的姿态可谓形肖神似,英气磅礴。“骏骨饮长泾,奔流洒络缨。细纹连喷聚,乱荇绕蹄萦。水光鞍上侧,马影溜中横。翻似天池里,腾波龙种生。”太宗的一生都同战马联系在一起,他爱马,把马看作勇士,看作勇敢和功勋的化身,他陵前塑有他生前六匹战马的雄姿,被称为“昭陵六骏”,他的咏马诗实质上就是一首壮士歌。太宗的英雄性格化为诗,连植物都赋予一股阳刚之气,下面这首《探得李》在传统的咏物诗中就别开面。盘根直盈渚,交干横倚天。舒华光四海,卷叶荫三川。

骏马饮河

写树一般都是以绮丽为美的,但这株李树在太宗笔下却变成了一位伟岸的大丈夫,光耀四海,叶荫三川,盘根入地,交干插天,这哪里是写树,分明是写人,咏赞的是伟人的广阔胸怀和廓清宇宙的雄心壮志。太宗还有一批直言志的诗,深寓哲理,却又朴实无华,以质胜文。如《赐萧璃》一直为后世传诵: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太宗诗的情采词藻也很漂亮,他的诗大多是当时流行的五言体,对偶非常讲究。通常认为近体诗始于初唐四杰,而大盛于盛唐之王维,杜甫排律之兴更后于此。

李树

然而细品太宗的诗作,却句句对偶,极尽精工,颇近排律,而有些短句之新巧,即使置之于盛唐,也并无逊色,如“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首春》),一“随”、一“逐”,境界全出;“蝉啼觉树冷,萤火不温风”(《秋日效庚信体》),以小见大,感触细腻人微;“雁湿行无次,花露色更鲜”(《咏雨》),以雨中动物和植物的不同生态相辉映,动静相生,令人遐想联翩;“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远山澄碧雾》描写雾中山景,色彩浓淡相间,非霞非烟;“珠光摇素月,竹影乱清风”《赋帘》)描写隔帘望月,似隐似现;“径细全无磴,松小未含烟”(《咏小山》)描写小山风光,都力图追求和捕捉一种扑朔迷离的境界,另有一种朦胧的美。

雾中山景

太宗的诗固然千姿万态,不拘一格,其基本风格则如他所喜爱的《秦王破阵乐》一样威武雄壮,格调刚健,充满一种豪迈的好男儿志在四方的精神,蕴涵着大唐帝国强盛的国势和中华男子汉内在的刚劲气质,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量。相对说来,其排句的工整,思绪的新巧倒属次要了。这一基本风格为王昌龄、高适、岑参等诗人继承、恢弘和发展,从而开创了一派新的诗风。唐朝盛世边塞诗辉耀千古,实以此为先河。以故后人评其诗作“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