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的隐居文化,古人隐则赛似神仙,今人隐 [复制链接]

1#

编者导读

如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常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相信不少人曾萌生过隐居一隅,以求一世神仙般洒脱的安稳。

中国的隐居文化由来已久,拿我们的图腾来说,龙出则兴云吐雾,隐则潜于波涛藏于须弥,十分神秘。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浮现出不少隐居的世外高人,然而如今的隐居就没那么逍遥快活了。

古人之隐

论潇洒的话,个人首推“竹林七贤”,单从字面上来说就已带有一股出尘之意。七贤分别指嵇康、阮籍等7人,魏晋时期,他们远离尘世,畅游于山野,时而放声高歌,时而痛快饮酒,既无闹市的喧嚣,也无隐世的孤单之感。

讲淡泊,则要说陶渊明。早年生活所迫走进仕途,但心中始终向往的是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本心通透之后毅然弃官归隐。陶渊明之隐不是逃避,而是一种趋近于返璞归真的的心态,他已经身心完全融入田园生活,日常起居于寻常老农无异。那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至今读起来都会浮现出一股田园老伯的淡泊之意。

寻一处清净之地潜心研修的鬼谷子,再有如三国时期我自逍遥的司马徽“水镜先生”,无不带有一股超然世外的洒脱。古人之隐,隐于心。

今人之隐

近代以来,也兴起了一门“隐”的艺术,坐落于西安境内的终南山则成了一众“隐士”趋之若鹜之地,是一处修行圣地。

后来一名老外来此遍访群山间的隐士,出版了一本名为《空谷幽兰》的书籍,使得此地的“隐居生活”在热度上更上一层楼。

其实终南山的隐居生活揭开神秘面纱后,远没有我们想象的潇洒。恶劣的生存环境、简陋的居所、匮乏的生活设施便几乎已是这里的全部,许多人住的小棚屋连电都没有,躲在山洞中瑟瑟发抖忍饥挨饿的大有人在。固然真有一小部分人是在清修,但绝大多数人则是披着“隐居”的华丽外衣在此消极避世。

随着此地的大热,当下来此“隐居”的人络绎不绝。漫山遍野人满为患,当地房子的租金俨然已经被炒到了上万元。越来越多的“隐士”迫于昂贵的租金已经纷纷下山,如今没有坐拥百万资产,还真的难以谈什么隐居。这真的是“隐”吗?

“隐”绝不是逃避生活的借口。感谢翻阅,欢迎讨论。中国的隐居文化,古人隐则赛似神仙,今人隐则须百万身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