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天主教中文网免费订阅
讲中文的神长教友都在看
拉特朗圣若望大殿,全称为拉特朗至圣救主、圣若翰洗者圣史若望总主教座堂,是天主教罗马教区的主教座堂,罗马主教(教宗)的正式驻地(宗座),也是位于罗马的四座特级宗座圣殿(拉特朗圣若望大殿、圣伯多禄大殿、圣母大殿和城外圣保禄大殿)中最古老、排名第一的一座,享有全世界天主教会母堂的称号。天主教会于11月9日特敬拉特朗大殿祝圣日。古代建築的平面布局與現在的大殿非常相似:以瑰麗的大理石柱分隔成五個通廊,十字耳堂被限制在中央三個通廊的寬度,而其外側的兩個通廊則較短,通至兩側突出於側墻的兩個方形大廳。大殿中富有黃金和大理石裝飾,曾被稱為金宮。在教會書籍中記載了君士坦丁皇帝捐贈大量珍寶以裝飾大殿,傳說大殿中珍藏著結約之櫃、刻有十誡的石碑、金鑄燭台,以及聖幕和大司祭亞郎的衣物。主祭台位于十字耳堂的中央,後殿中的教宗寶座與祭台在同一直線上。中殿較寬、較高,由30根出產於Numidia的黃色大理石柱支撐著,在石柱的頂端下安放著十八世紀的大風琴。圓拱曾以同質大理石裝飾成條文圖案,鑲嵌裝飾為金底。大殿中的裝飾以黃色為主,這或許是大殿被稱作金宮的另一個原因。兩邊的側殿由圍牆內的40根綠色大理石柱支撐著。由于柱子矮小需要加上高大的基座才達到斜坡的殿頂,有一個圓拱支撐著用于透光漏空牆壁。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座古老的大殿曾經歷了多次災難,多次摧毀和整修。公元年真塞立科蠻族入侵,大殿被毀,其中保存的珍寶也被搶掠一空。大良教宗(-)予以修复。几個世紀之後,在公元年,一次大地震使大殿受到明顯的毀坏,教宗塞爾焦三世(-)對其實施了重要的鞏固工程,并以鑲嵌裝飾了大殿中的講道壇。"至聖的拉特朗大殿,全世界所有教堂的根基和母親",這是拉特朗大殿獨有的稱號。它是羅馬城和全世界的首座天主教堂,比伯多禄大殿還古老十三年,直到十四世紀,它一直是羅馬的主教——教宗的住所。大殿的正面曾帶有三扇六角形的大窗,窗內描繪有救世主的形象,殿前伸出一個六柱的前廊;大殿近旁建有宗主教府。七世紀末,受君士坦丁堡的影響,此處便從宗主教府改為教宗的府第。聖大良教宗在凡達利人劫掠後(),重新修复大殿。為教宗服務的,有神職人員和寢室侍從,前者由孤儿院或唱詩班的學生中挑選出來,後者則來自貴族家庭。因此,在從建堂到十四世紀初的大約一千年中,聖若望拉特朗大殿及其周圍的相關建築,一直是教宗的經常駐地;此外,由于聖若望拉特朗大殿是羅馬城的主教公署,其地位也便較梵蒂岡的聖伯多祿大殿和Ostiense的聖保祿大殿更高。但是,從到年,教宗遷居法國的阿維尼翁,拉特朗被長期遺棄,年久失修。因此,當教宗返回羅馬後,將其第一住所安置在聖瑪利亞特拉絲台微雷教堂,之後遷至圣母大殿,最後确立在梵蒂岡。眼見令人痛心的大殿廢墟,西斯都五世(-)教宗決定對其進行徹底修复,工程被委托給教宗所信賴的建築師多梅尼科.豐塔納。新的宮殿建築因其位于城市郊外而成為了教宗的夏宮。但是,後來奎里納萊丘因其戰略的位置而取代了拉特朗大殿夏宮的角色。就這樣,拉特朗大殿重新失去了其昔日的輝煌,再次被遺棄,直到十七世紀中葉。
本文来源:laudasion
图片来源:网络*友情声明:感谢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厚爱!感谢您的信任!天主教中文网刊载原创文章的同时,亦刊载精选主内网络文摘(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与立场),转载文章除实难确认或实难联系到原作者情况外,文章都会注明原作者及出处。但若文字或图片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绝无冒犯之意,并将于12小时内撤下。与此同时,如文字或图片转载自天主教中文网也请注明。天主保佑!露德圣母,请为天主教中文网祈祷!*友情提示:文中广告内容由公众平台随机匹配,并非由中文网筛选,但您的每次点击都会给平台带来一点点的收益,您的支持我们的动力。喜欢本文请点赞,支持我们请分享。您的一次分享就是为传播福音尽一份力。点亮在看你最好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