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不少读者会反复追问,哎呀,我这里不好、那里不舒服,怎么老不好啊?怎么治、怎么调、吃什么药啊?找哪里的中医啊?
股股负面情绪扑面而来。。。
首先要理解,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病患要和所有人陪伴一生,而中医、中药、扎针、艾灸,都是非常高级、深奥的学问,绝非简单一言两语,就能治好多年的旧疾。
更何况,还有个根本的东西,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缺少这一根基,病是很难治好的,短期治好,也是容易复发的。
这个根基是什么呢?
一般来说,大家都觉得,位置要坐的越高越显贵、权力越重越得意、钞票也要越多越开心,房子要越大越光荣,甚至许多男人还觉得,“老婆”也要越多越好,都是朝着繁杂和“多”这个方向去的。
这一切都是以人的精血消耗为代价,和中医养生背道而驰,健康往往在“多的”另一面:就是少、甚至是“无”,比如说少忧、少虑、少病、少灾,甚至是无忧、无虑、无病、无灾。
《易经》中说过:“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这叫以少为贵,少了才能多,这是一种很深的境界,需要好好领悟,不理解不要紧,先记下来,总有一天会懂。
就比如说“吃”吧。
正常人都怕胖,都怕肥,还怕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都想健康一点,健康一点。
但是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6-7分饱?哪个不是美食当前,恨不得一口塞进肠腹?
《*帝内经》《素问》里早就说过:“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吃的多,脾胃易过载,就会引发各种消化疾病,从而带来类似三高这样“多余”的病。
至于那些常年脾胃虚弱、有病的,有几个可以真正做到节欲谨食?
给脾胃减减负,才是真正的帮脾胃恢复之道,人体自有大药,你要给它空间来修复。
天天喝中药调理,却不懂饮食控制,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这样的人,离健康,会越来越远。
少食、谨食,其实背后,就是控制欲望,控制贪恋美食的欲望;
在张口之前,先问问自己,到底是真的因为饿、因为需要?还是因为馋?因为美食诱惑、贪恋口腹之欲?
千古第一经《道德经》中说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