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芝霞隐居终南山40年,85岁能连续打坐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前半生在朝做官,最后在彭泽做司令以后面对上级的检查,感受到仕途道路上的黑暗,毅然写下《归去来兮辞》辞职回家。后来隐逸山林中,享受着生活。

钟南山在我国陕西境内,这里树木众多,空气新鲜,在古代就是很多文人隐居的好去处,到了现代,依然有高人来到这里修炼心性。在这里有一个85岁的老人,名叫王芝霞,居住在终南山40多年没有下山。每天认真精读佛经,感悟人生,最后成为终南山第一女隐士。

一,年少与佛结缘

王芝霞年在陕西出生,父母和身边的人也没有触佛经或者有从事佛法活动的经历。据父母回忆,王芝霞小时候就与其他孩子有很大不同,其他孩子哭闹,父母用零食或者玩具就可以哄好。王芝霞一般不哭闹,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一哭闹会吵着去寺庙,父母带着她一进寺庙,就会立刻停止哭泣。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两次,家人们觉得这个孩子和佛有缘。

王芝霞走进这庄严的寺庙,空气中夹杂着香烛的味道,她被这张香味吸引,,抬头看着高大的佛像,像是有一种声音在召唤她。在王芝霞7岁的时候,就开始信佛了。她慢慢翻开佛经,轻轻抚摸着文字,很多字还不认识,这不妨碍对佛经的喜欢。佛经上的字像是跳动的音符,给王芝霞带来快乐。

长大后的王芝霞,每天阅读这晦涩的佛经,这时的她想要读懂经书上真正的含义,参透佛法,要进入佛门学习,这样的想法被父母安排的人生逐渐消退。结婚、生子后有着枯燥的琐事,让王芝霞忘记了初心。

一天,偶然机会来到香积寺,一个千年古寺带给王芝霞回忆的冲击,这熟悉的气息再一次打开了她的心门,想起很久之前在佛经里看到的句子“佛在心间”。

二,结婚生子,依旧出家

年的王芝霞43岁,孩子也已经成年,按照农村人的想法,这个时候应该是安享晚年的时候。儿子成婚以后也会很快生下孩子,自己就可以当奶奶了,这样一家其乐融融的生活是平常人追求的,王芝霞偏偏没有这样做,在这一年她选择离开家进入佛门。

临走之前孩子苦苦挽留着自己的母亲不要离开,另一只握在经书的手在微微颤抖,这是唯一可以接近佛祖的机会,不想放弃。把拉着自己衣服儿子的手推开,毫不犹豫地走进香积寺。

没有人知道王芝霞这样选择的原因是什么,有的人说家庭不和睦,有的人说佛祖给王芝霞托梦了,也有的人说王芝霞的内心被木鱼声敲醒了。具体是什么,我们无从得知,王芝霞对自己过去的生活不提及。不管是什么原因,王芝霞没有被世俗困住自己的脚步,不顾丈夫、儿子和周围人的想法毅然选择住进香积寺,在这里学习佛经。

在住进香积寺的日子里,王芝霞说那是自己离佛祖最近的时候,在佛祖脚下每天青灯古佛,伴随着木鱼的敲打声学习经文,这样的生活王芝霞才是感到自己是存在的。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段时间,王芝霞的内心慢慢动摇,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里的一块肉,对儿子和家人的思念,一天比一天强烈。王芝霞是一个普通人,这样的情感不是那么容易消逝的。四大皆空,这个时候的王芝霞做不到,需要找一个更加适合修行的地方继续领悟佛经的深意。

三,一心向佛,隐居不回家

终南山是历代隐士都会选择去的地方,王芝霞决定去那里参道。离开香积寺后,在终南山修了一个小庙,王芝霞把这个小庙取名为“三圣殿”,给自己取名为“王慈善”。寓意是自己要慈善待人,要学会渡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过程中学会渡己。

这样一个小庙位于终南山的半山腰,没有电,不会取暖,夜晚一个蜡烛点亮整个房间。喝水需要到很远的地方自己打水喝,做饭就在土炕里柴火里。每天她做的事情就是打坐、念经、打坐、念经。

在附近的人都知道在半山腰里住了一个修行者,人们不经常见王慈善,平常王芝霞不会下山,在需要购买生活必需的时候会下山,她的衣着和大家很不同,大家就知道这是“王慈善”下山了。她的思想和普通人早已不在同样一个层次,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感受佛经。

王芝霞住进终南山以后再也没有和家人见过面,儿子结婚也没有回去。这时的她和世俗早已断绝。随着修行时间长,王芝霞打坐的功力越来越好,即便84岁的王芝霞也可以连续打坐天

普通人打坐一天就会坚持不住,可以做到连续多天打坐的王芝霞让人震惊。王芝霞不仅打坐功力深厚,据她自己说,有时可以和佛祖交流,这种说法只有她自己知道真假性,我们凡人与佛祖缘分不够。

90多岁的王芝霞还是自己住在终南山半山腰的小房子里,依旧坚持自己的修行,没有什么可以让她离开佛祖返回世俗,内心的修佛观念谁也撼动不了。

有太多无法理解原本王芝霞的生活可以和丈夫和儿子安然度过,却选择自己一个人在深山里度过后半生。生病了没有亲人在身边,天冷没有暖气取暖。丢开好好的生活在半山腰没有电没有家人的寺庙里度过后半生。

苦修为了更有深度的修行值得吗,王芝霞不认为自己的生活是苦修,她觉得这是最自然的状态,佛祖不是有求必应的神,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觉悟者。

总结:

要知道有了目标,有了向往的生活,才会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无法用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去评判王芝霞选择的对与错,人是需要有追求的,不管是宗教信仰的追求还是对福乐的追求,我们需要做的事坚持。重要的不是对人生的选择,是选择以后对于生活的态度,面对前方,有继续向下的力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