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终南山那些隐士的故事瞬间定格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间皮肤科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802/4439528.html

走进终南山探寻隐士,注定“无果”,如虚云老和尚曰:“生命无常,朝夕不保”。

狮子茅蓬

乱石穿空

生人道中

参透休征

仰望足迹

逆流而行

踏步如飞

自若从容

——云游山人心开于终南山虚云老和尚狮子茅蓬题记

在这个纷扰自我摧残的“红尘交际圈”,活人“百无禁忌”,死人“犹存畅行”。

活着的人最不容易度,度之而逆行!

世间曰:活着容易,存活不易,活出质量;谈何容易。

又曰:因为不容易,才得以残存苟活,这就是活人;舒服安逸的“生活”,乃是留给死人的。

总之,你有来言,他有去语,如“鸡生蛋蛋生鸡鸡鸡生蛋蛋蛋不息”,要么刻薄要么尖酸一句话噎不死你也得呛你个半死不活。

智者不怨庸者恨天!

隐也好修也罢,一念之差两个结果,一者没有退路,二者来去自由。

种种悟种种因

种种心种种果

皆是自我调节

学佛之人

一不“魔咒”

二不自大

三不妄语

四不外缘

觉者不迷

得以自在!

老尼师“顿尘”音译,自诩:“贫僧茅蓬”。由于陕西某些地段说话及发音不一样,含糊不清。

老人家西安人,年入住终南山至今为止已过30春秋,实属难得!让我万分钦佩!

说是老人家尊称,其实我觉得有些不恰当,因为尼师才60多岁,从面貌而衡量与实际年龄不符,她说由于病魔缠身,背也越来越驼了,有时候会很痛!

老人家说自己住山这么久了,但是每当山下居士过来看望她;也没有给她什么,说正月十五送元宵也没给多少,八月十五也是偶尔给一点点。

又说,世道人心难测,她的户口问题一直都是个老大难,据说她已经落户口到山下某村子里;但是每年的各种孤寡老人补助费,却从来未曾拿到,甚至于有人冒领她的各种补助费。

吃水都是个问题,山上也有人欺负她,不给接水管,目前来看这种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

因为我只是路过而已,不想多打听她的过去,她老人家想说,我聆听就是了!

毕竟老尼师行动不便。

我厚着脸皮讨了一碗米粥吃,顺便从麻袋里拿了几个发霉的馒头,送给老人家一个,我吃了两个,只是表皮发霉可以吃的,因为终南山脚下天气比较热。这几天爬山入住吃饭都不曾去打扰别人,惟有啃一些自带的干粮。

在此鸣谢——“顿尘”老尼师“布施”的一碗米粥!顺颂法安!

爬山时路过一茅蓬,名为吉祥茅蓬。

看见一隐士正在拿着毛笔在墙上题写“参悟灵感话题”,姓李,就暂且叫他小李吧!

来自东北,在西安工作。

这两天就要回去工作了,他说上面若不好入住,可以住他这里。

又说,上面都搞修行,就是不给路过的人留下“墨迹读物”。

他说,进来喝茶,自己倒水。

我说多谢!

问他

这山底下几个茅蓬怎么都是空的,他说都已经下山了!

在这个物质极度贫乏的终南山,到底还有几人能苦苦抵抗,有的已经放弃了!

留出空巢为后来的修行者提供便利。

在这个看图时代,也晓不得洋洋洒洒写这么多能有多少人浏览。

“神佛”说无相皆好!

不要过度在意别人如何说,守住自己的心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好。

所谓终南山探寻“隐士生活”,还不如说妄念执起!

“隐”如“遁”两种概念,不管魔性自性,其实红尘也是一种“地狱磨炼初关”,有人反驳观点说,不一样,因为磁场不一样。。。

心若止水何惧之有“磁场”谬论?!

不是堪破苍穹也不是参透人性,而是运用道兴法“乳”来延续生活中为妙哉!

没有“神佛”也许你会发现自己真的更本质。

若到了终南山探寻揭秘拜访隐士生活,不如“扫地彻底扫心地”。

明明明白白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人生足矣!

终南山隐士生活也不容易,莫管网络如何杜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也莫问这边的“花间别墅”茅蓬如何展现,记住人性最需要绽放的不是光影魔术手,而是自我约束乃道本。

探寻终南山隐士,尤其是入住茅蓬,我们不要轻易吃人家的“法食”,因为行程35公里从山下背山上真的不容易,哪怕是空手爬山也不易,更别说背物了!

除非你有钱请人“发脚”,形同“棒棒”。

大件需要马及骡子驮物上山,现在山上还在土木工程兴建所谓的茅蓬,苦了那些骡马一路驮物负重前行!

终南山隐居者,某位尼师来自四川绵阳。她说已经住山10几年了!

又是一位大智者。

她说隐居就要耐得住孤独及寂寞,至于缺乏物质那是另当别论。

她又说道:虚云老和尚来终南山,那是还没有茅蓬,只是山洞。

广钦老和尚甚至连煮饭的锅也没有。

古来大德都是比较清苦乐道!

隐居不是享受,修行不是安逸。

还说“终南山茅蓬”,跟虚云老和尚没多少关联。

假的就是假的,哪怕住20年始终也是假的;因为“习性问题”不是大道至简,而是意味着敛财工具而已!

我说本虚住虚云茅蓬如何如何厉害。。。

她说,莫跟我说,我比你更懂,住山这么久。

额!

。。。。。。。

尼师还是传统文化,不跟男众握手,她也不让男众进“释迦茅蓬”。

她说以前好多人找她拍图片,网上以她名义发起募捐结果一分钱都没有看到。

此时她谁也不相信;更不喜欢别人给她拍图片。

鸣谢——尼师布施的两个土豆

感恩!顺颂大自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