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音频传中国传媒大学
这是官微中文音频部原创的第38期节目
秋天,是丰收的节,也是秋风萧瑟诗意正浓的季节。秋天里有“空山新雨后”的沁人心脾,“江清月近人”的静谧祥和,“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忧愁百转......今天跟着传传一起来感受古诗词中那些不一样的秋天。
点击音频一起来收听吧~
程琳
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生
官微中文音频部部员
《秋风辞》
汉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释:
(1)辞:韵文的一种。
(2)秀:此草本植物开花叫“秀”。这里比佳人颜色。芳:香气,比佳人香气。兰、菊:这里比拟佳人。“兰有秀”与“菊有芳”,互文见义,意为兰和菊均有秀、有芳。
(3)泛:浮。楼船:上面建造楼的大船。泛楼船,即“乘楼船”的意思。汾河:起源于山西宁武,西南流至河津西南入*河。
(4)中流:中央。扬素波:激起白色波浪。
(5)鸣:发声,响。发:引发,即“唱”。棹(zho):船桨。这里代指船。棹歌:船工行船时所唱的歌。
《秋风辞》是汉武帝刘彻的作品。公元前年,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他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秋风辞》。诗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全诗比兴并用、情景交融,意境优美,且适合传唱,是中国文学史上“悲秋”的佳作,历来备受赞誉。
翻译
秋风刮起,白云飞。草木枯*雁南归。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思念美人难忘怀。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划动船桨扬起白色的波浪。吹起箫来打起鼓,欢乐过头哀伤多,年轻的日子早过去,渐渐衰老没奈何。
赏析
总结看来,首二句写秋景如画,三、四句以兰、菊起兴,融悲秋与怀人为一。以下各句写舟中宴饮,乐极生哀,而以人生易老的慨叹作结。
此诗语言清丽、句句押韵,节奏快,乐感强,在艺术风格上受楚辞影响较大,所以被辩体批评家称为楚调乐府。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1)暝(mng):日落,天色将晚。
(2)浣:洗涤衣物。
(3)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昏的景色,当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
翻译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赏析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2)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3)渚:水中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4)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宿建德江》当作于作者漫游吴越时,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翻译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赏析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秋风萧瑟,层林尽染。
在阳光下,让我们带着古诗词,走进这片密林,体会别样的味道。
音频|程琳
编辑|程琳
责编|张旭郭妍
编审|王维家
原标题:《传传说
秋日里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