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农村小伙放弃百万年薪出家当和尚,剃度后, [复制链接]

1#

“刘景崇,你是着了魔吗?好好的日子不过,你要撇下我和儿子去当和尚!”

“我对不起你们,但是如果不皈依佛门,我活着也是行尸走肉!”

“你走,你走,我这辈子,下辈子,都不要再认识你!”

这个要当和尚的男人叫刘景崇,他是公司高管,年薪百万,却在人生的巅峰时刻,抛下妻儿父母,执意要出家当和尚。

与妻子诀别之后,年8月3日,他走进了褒禅寺,在住持绍云法师的主持下,开启了剃度仪式。

自此,这个曾经的百万富翁,摇身一变,成了寺院里平凡的伙夫和尚。

说起刘景崇,也许有些人不陌生,在七八年前,城市掀起了一股“隐士”风潮。很多年轻人,为了逃避城市的喧嚣,隐居终南山寻仙问道,不问俗世。

刘景崇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人物,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又为何会看破红尘?

年,刘景崇出生在广东新兴县六祖镇的农村家庭,那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

父母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赚的钱只够全家填饱肚子,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14岁的刘景崇就辍学了。

辍学后,他带着一腔热血,扎进了变幻莫测的社会洪流中。

可小乡村的发展机会太有限,除了帮爸妈干点农活,去镇上打点小零工,赚大钱的机会微乎其微。

当时赶上改革开放的风口,镇上很多年轻人,都纷纷涌进了广州东莞佛山一带打工。

于是,刘景崇也买了一张火车票,背上行囊,踏上了去佛山的旅途。

初来乍到,没学历,没背景,辗转几天之后,他终于在一家工厂的流水线上落下脚来。

干了几个月,流水线的三点一线,乏味至极,这样的生活,他完全看不到希望。

于是,他又趁着休息时间,跑出去寻觅新的工作,机缘巧合之下,他找到一份服装销售工作。

销售虽然底薪不高,但是有提成,自己年轻有力气,努把力,还是有奔头。

他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有业绩任务,他就天天在外面跑业务。没有业绩压力,就在公司跟老员工虚心请教。

为此,他还买了一大堆营销学的书,渐渐地,一两年之后,他摸清了行业规则和销售套路。

有付出就有收获,短短三年之后,大批的业务,犹如鱼入海,鸟归林,手到擒来。

随后,他的职位和薪水,也随着突出表现水涨船高。

后来公司在香港上市,公司也没有忘记他这个开山功臣,将他提拔为公司分部总经理,年入百万。

好事成双,在事业高升的时候,刘景崇又认识了他美丽的妻子,并且为他生了个可爱的大胖小子。

事业安稳,婚姻顺遂,在外人看来,刘景崇已经过上了大部分人想要的生活。

可饱暖思淫欲,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没钱时,就会想着,一家人吃饱饭就行,可一旦有了点钱,又总觉得精神上缺点什么。

为了找补精神上的缺失,刘景崇痴迷应酬,每天不是出入高级会所,就是在去高级会所的路上。

刘景崇醉醺醺回到家,一股让人作呕酒味和香水味,弥漫在整个屋子,妻子一边憋着气,一边帮他擦洗,完事之后,捶打他骂道:

“你怎么变成这样了,不喝就会死吗?身上的香水味是哪个女人的?你给我说清楚......”

妻子气得抓狂,而刘景崇却死猪般,睡得呼声震天。

每天循环往复,夜夜笙歌,纸醉金迷,所有的放纵,好似在报复曾经的窝囊。

然而等到第二天醒来,妻子的冷战,父母喋喋不休的指责。

他才发现,放纵时有多肆意,结局就有多沮丧,有多空虚。

他迷惘了!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年8月,有朋友邀请刘景崇去西北自驾游。也是这次自驾游,改变了他人生的方向。

他们计划先从佛山出发至新疆,再穿过青海进藏。在西藏待一阵后,再返回佛山。

路程可以计划好,可前方是未知的,正因为这种未知,给了他们随遇而安的畅快。

他们一路有说有笑,累了就歇会,休息好又继续上路。

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他们与对面而来的车子,发生了相撞。人倒是没出事,就是车子坏得严重。

车子被送进了修理厂,而刘景崇一行人的旅途计划,只能临时修改。

他们在附近找了一家宾馆落住了下来,那里地处偏僻,也没什么休闲娱乐。

刘景崇躺在床上无聊至极,翻来覆去睡不着,随意拿起茶几上的一本书读了起来,然而就是这本书,把他带进了一个完全陌生又神奇的世界。

这本书是南怀瑾大师写的《药师经》,书中讲述了一些钟南山隐士的故事,他们与虫鸟为友,与群山被伴。半亩瓜田,便能一世清明。

在南怀瑾先生的哲学世界里,他好像看到了另一个版本的自己。

他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隐隐感觉到,眼前的繁华和自由都是虚妄的。书中的世界,他好像看懂了,又好像没看懂。

回到佛山以后,他重新走向工作岗位,但是他发现,对曾经的推杯换盏,纸醉金迷,好似丧失了欲望,也很难再从中获取满足和快乐。

而此时,终南山隐士的生活场景,却时不时蹿出来干扰他,他问自己:“是不是终南山才是我的归宿!”

好巧不巧,年,机会来了。

一位朋友想去终南山拍纪录片,邀请刘景崇一起去,顺便散个心。

刘景崇早就对终南山神之向往,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一到终南山,溪流潺潺,虫鸟齐鸣,瞬间把他代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终南山的那些日子,他与隐士们一起劈柴做饭。

山里没有肉,他们就舀一壶山泉水,拔上一把蔬菜,点燃一把柴火现煮。

炊烟在森林上空,袅袅升起。这副烟火气,让刘景崇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踏实和纯粹。

三个月以后,刘景崇再次回到佛山,重新过起了应酬喝酒的生活。

然而回来之后,他越来越厌倦职场的生活,反而对终南山只在的生活,更加的渴望。

渐渐地,他情绪低落,茶不思,饭不想,快乐好像与他绝缘了。

半年后,他决定再次回到终南山,寻找他想要的宁静。

起初妻子以为他就是想去散散心,也没拦着他。可没想到,这一去,她竟永远失去了丈夫。

第二次去终南山,恰逢冬季,他是广东人,而山上的气候,与广东差异很大。

山上经常下雨下雪,没电,没取暖设备,但即使如此,他也很快就适应下来了。

他找了一处茅草屋,取名叫终南草堂。

每天在草堂,闻鸡而起,日落而息。白天打坐诵经,种种菜,晚上则在孤灯下,读读书,写写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条件虽简陋,刘景崇依旧怡然自得。

在这里没有房子车子的压力,不用为了赚钱,强迫自己喝酒,花天酒地。

随着时间的延长,刘景崇不再满足只做一个隐士,他想出家,剪掉这三千烦恼丝,彻底变成一个出家人。

机缘巧合,不久后,他认识了安徽含山县褒禅寺邵云住持。虽是一面之交,但老人却给了他一种归属感和亲切感。

他当即决定抓住这个机会,说:“师傅,我想出家拜你为师!”

邵云师傅得知他有家室,并未立马应下来,而是让他下山先了却俗世。

回到佛山之后,刘景崇辞去了工作,跟妻子父母坦白了自己的决心,所有人都不理解他的做法,纷纷惊叹道:“他是疯了吧!”

领导找到他说:“你要修行,哪里不是道场,为什么非要去当和尚?你就忍心抛下这么多年的同事?舍得抛下这么多你打下的江山?”

面对领导的挽留,刘景崇毫不动摇,然而面对妻子父母的崩溃,他依旧决绝。

妻子崩溃咆哮道:“你是着了魔还是怎么的,我是哪里对不起你了,你要去当和尚,为什么要这么对我?为什么?”

“我对不起你,可事已至此,我不会再改变决定了,再尘世的每一分钟,都让我窒息,只有佛门才能让我清静!”

妻子劝说无用,父母拿出断绝亲子关系威胁,刘景崇也毫无顾忌。

不久后,刘景崇与妻子签署了离婚协议,只身去了安徽含山县的褒禅寺。

年8月3日,伴随着清晨的虫鸣鸟啼,一缕阳光洒进了褒禅寺的大殿中。

刘景崇开启了他的剃度仪式,法师赐他法号,叫衍定。

从此,商界少了一名成功人士,而褒禅寺却多了一名伙夫和尚。

刘景崇抛妻弃子,执意要去当和尚的事,很快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在大家眼里,他已经名利双收,获得常人无法企及的幸福。然而他却抛下一切,去追寻所谓的佛门清净。

无论是作为父亲,丈夫,还是儿子,这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为此,,有人说他恶意炒作,也有人说他为了自己,抛妻弃子,太自私。

负面议论如浪潮般扑面而来,这给刘景崇的前妻带来很大压力。

一个人独自抚养孩子已经够辛苦,却还要遭受舆论的压力,在巨大压力之下,妻子说:“愿再无来世!”短短五个字,道出了妻子的失望与伤心。

无论旁人如何看,刘景崇过上了他想要的纯粹的生活,曾经的他,一直在追求人生的意义,而遁入佛门后,他反倒觉得,人生其实不是什么都有意义,随遇而安,心安即是归处。

对于他的决定,旁人不好做评论。

但是“出家人以慈悲为怀”,而刘景崇的快乐,是建立在家人的痛苦之上。那与慈悲不又是矛盾吗?

对于刘景崇抛下一切出家的行为,你怎么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