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诗、赋、古文,在晚唐的文坛上堪称佼佼者,与李商隐,李白、杜甫、并称“小李杜”。杜牧诗的风格以俊俏、清爽、语言秀丽、情节跌宕见长。如著名的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通过形象化的意境揭示事件的内幕。《赤壁》《乌江亭》等皆以诗境来描绘历史事物,不留叙述痕迹,后人多模仿杜牧的诗风,但始终未能突破其艺术高度。
《长安秋望》这首五言短章,写的意境高远,气势健举,和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鹤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官至中书舍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长安秋望》
楼倚霜对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落,越发显出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高秋景的全貌,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了它,也就没有“望”的一切。
“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得像一面一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暗的云彩,这正是秋日的典型特征。这种纯洁透明到几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高气爽的辽阔,同时也写出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洁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这一句开始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它将和秋色相比,说远望终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像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乏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的结合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而诗却别出心裁地用南山衬托秋色。
秋色是很难描写的,它存在于秋天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观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高远寥廓,诗人偏于欣赏秋色的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明显看出的。但秋之“高”却很难形容尽致,特别是他那高远无极的气势,只能靠诗人意会,难以言传。
在这种情况下,以实衬托虚便成为有效的艺术表现手段,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抽象虚乏的秋色,读者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仅能具体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连它的气势、精神和特点都领悟到了,真正达到意象生动,寄遇悠远的目的,而广受赞誉。
阅读经典古诗词,传承中华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