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这四首雪诗意 [复制链接]

1#

岁月悄然而逝,缠绵的光阴,在春阳里播种,在夏雨中摇曳,在秋风中飘零,在冬雪里沉默。

转眼又是一年大雪,纷飞的雪花,一片片,一簇簇,穿庭弄枝,轻飘漫舞,勾动无限思绪。

在大雪时节,读一读这四首句带“雪”的诗词,静享冬日的美好。

1.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这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祖咏的《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是一首应试诗,是祖咏在考场上所写,原本题目要求是写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但是祖咏写了四句便停笔了,因为他觉得“意尽了,再写便是画蛇添足”。

当时考官不理解,但在后人眼中,这首只有20个字的小诗却是“咏雪绝唱”。

站在长安城上,遥望终南山,只见北面的山峰格外秀美;峰顶白雪皑皑,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漂浮在白云之上,寒光闪闪。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染红了林梢,清冷的长安城中又增添了几许寒意。

短短4句便雪景的清丽和雪后的寒冷写到了极致,令人叫绝。

2.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这一句出自孟郊的《洛桥晚望》。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孟郊在46岁的时候高中进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然而一直到了51岁,才当上了溧阳尉这样一个小官。

以他的才能当县尉确实是委屈了,而且也违背了他的初衷,所以几年后便辞官而去。

晚年的他定居在洛阳一带,寄情山水,这首《洛桥晚望》便写于这一时期。

那是一个冬日的傍晚,天津桥下的寒冰刚刚冻结,洛阳的大道上静悄悄的,几乎没有一个行人。

高大的榆柳叶落枝秃,掩映着静谧的亭台楼阁。

万籁俱寂,萧瑟清冷到了极致。

不知何时,月亮偷偷爬上了树梢,抬头望去,那嵩山上的皑皑白雪,在月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清亮的光辉。

原本冬日的黄昏应该是清冷萧瑟的,但是在诗人笔下,明亮的白雪为这沉寂的冬日增添了无限生机,创造出了一种极其深远清丽的境界。

3.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这一句出自清代郑板桥的《山中雪后》。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出身贫寒,生活困苦,却始终清高坚韧,他的很多诗歌都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表现了坚贞不屈的品格,这首山中雪后亦是如此。

冬日的清晨,一打开房门,只见连绵的山峰已被皑皑白雪覆盖。

刚刚升起的太阳,仿佛没有半点活力,微弱的光芒,透过白云,洒落在地面上,依然寒意森森。

房檐上的积雪还未融化,庭院中的梅花也被冻住,诗人望着那在雪中傲然挺立的梅花,不禁发出了深深的感叹“一种清孤不等闲”。

雪落人间,点染着诗人灵动的思绪;梅开经年,暗香浮动,温暖了冰冷的冬季。

这是一首“雪诗”,更是一曲关于梅花的赞歌。

4.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出自清代袁枚的《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袁枚是清代著名诗人,他的山水诗极具灵性,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惬意与美感。

这首诗是他辞官归隐后所作,当时的他“右足忽病疮”,不能像往年一样登山赏景,但他依然不改初心,静享流年,这首诗正表达了他此时怡然自乐的心态。

寒冷的冬夜里,喧闹的市井已渐渐平静,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更鼓声。

夜越来越深,诗人正准备入睡,刚一吹灯却发现房间更亮了。

他向外望去,只见夜空中明月高悬,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皎洁明亮。

袁枚是个热爱生活之人,所以他能从这点滴细节中发现自然之美。

整首诗于幽冷静谧氛围中,创造出了清新温暖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

寒风吹过红尘里的阡陌,冬日的韵致和宁静,扑面而来。

纷纷扬扬的雪花,落于溪桥石畔,落于山川田野,落于庭户窗前,惊艳了流年,温暖了岁月。

这四首“雪诗”虽然很短,意境却极美,一读便爱上了。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