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孟郊最豪壮的一首诗,起句5字就惊世骇俗, [复制链接]

1#

孟郊的诗歌独树一帜,如果说其他唐诗是工笔画,繁复明艳,孟郊的诗歌则是素描,笔力精炼、古朴凝重。他“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刻意追求用字造句的奇崛、险怪,往往打破常规,诗作简约却不简单,自然之中充满了新鲜的艺术气息。《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感受到孟郊的情深致婉,今天我们共读《游终南山》,感受他的雄壮豪迈之气。

游终南山

唐·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游终南山》描绘终南山自然美景,赞美山居之人的高尚情操。全诗奇语迭出,气势雄浑,寓情于景,意味深长。

写景“奇”

“南山塞天地”,起句5字大气磅礴。王维形容终南山的高大,写道:“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孟郊更为夸张,一个“塞”字,直言终南山如擎天一柱,充塞于天地之间。李白有“明月出天山”,张九龄有“海上生明月”,孟郊用语更“奇”,“日月石上生”。结合题目中的“游”字来理解,诗人置身在深山之中,树木遮目,更感觉山的高大。诗人在山中经历了日出、日落、月升、月没,认为日月都是从山石升起落下。诗人用词“险”、“硬”,风格毕显。

“夜”和“昼”,“昼”和“未明”是不会同时出现的,但是诗人却硬将它放在一起,写出“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其他地方夜幕笼罩,但钟南山的高峰还有落日的余晖,强调山高耸入天;其他地方已经萨满阳光,但钟南山深谷中还是一片幽暗,凸显山的险峻幽深。这两句和“日月石上生”相呼应。诗人想象力奇崛,如此“怪诞”的描述,尽显终南山千岩万壑,深邃悠远的特点,我们读来并不觉得生硬,反而更感觉自然的雄奇。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山风吹过,松柏倾斜,枝枝叶叶舞动,仿佛都在发声。这两句将动态和声音完美融合。一个“驱”字,传神地写出山风席卷之势,“拂”字将无形的声音描写得可见、可触,让我们如同置身终南山松柏森森之中,倾听松涛阵阵,有清心开阔之感。

写情“直”

诗人寓情于景,写山居之人,“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山中人“正”而不邪,即使山路再“险”,心还是“平”的,通过强调、对比,赞美山居之人的正直坦荡。孟郊出身卑微,科举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才得进士登第,他性格孤僻,很少与人往来。在此,诗人自比为“山中人”。

杜甫曾写诗赞美幽居空谷的佳人,有“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孟郊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赞美终南山万壑清风,暗含对山外俗世的厌恶,赞美山中的人高尚情操,表露对山外人心险性邪的不满。最后一句“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将诗人对科举、仕途的失望、怨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终南山景色秀丽,自然得到文人墨客的垂青,王维有“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李白有“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在众多名篇中,孟郊的《游终南山》脱颖而出,写出了新意,写出了风格,千古传诵。

用心感受,尊重本心,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品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