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朱放一首充满禅理的诗,仅开篇五个字,读来 [复制链接]

1#

古代的隐士多为思想家,当理想与现实产生了冲突,无法融入进生活时,隐士则是会选择去到偏远的地方隐居,以此来重新感悟人生。其实文人往往都是理想主义者,与世俗的社会的格格不入,所以他们很难在世俗的社会里生活,只有远离了尘世,去到偏远的深山老林,才能够抚慰自己的心灵。

提起隐士可能很多人会想到陶渊明,一位真正的智者,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当理想与现实产生了冲突时,他可以放弃一切,独自前往庐山隐居。不得不说陶渊明的选择是很正确,正是由于去隐居,才有了留下了那些千古美文,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便是《桃花源记》,里面描写了一个乌托邦式的世界,居住在桃花源的人淳朴,与外面的世界完全诀别,以打鱼为生,而且桃花源风景如诗如画。

陶渊明的精神也是鼓舞了很多的大文豪,许多人也模仿他,去寻找一处心中的桃花源隐居,譬如盛唐著名的山水园诗人王维,晚年也是前往长安郊外的终南山隐居,同样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有就是才子朱放也同样选择了隐居,虽然在唐朝诗坛,朱放的名气并不是很大,无法与王维那样的大咖相媲美,可是也有很多的名篇流传于世,以这首《题竹林寺》来说,那就是一首很经典的作品。

《题竹林寺》唐朝:朱放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

朱放是唐朝著名的才子,但是关于他的生卒年均不详,没有任何的记载,而这首《题竹林寺》是他流传最广的一首作品,通篇充满了禅理,有着诗人对于人生,对于生活最深情的描写,仅仅是开篇第一句“岁月人间促”短短的五个字,读来却是耐人寻味,岁月蹉跎于人间,人的一生很短暂,正所谓岁月催人老,好像在一夜之间便是长大了。

第二句则是写景,这种写法也是比较独特,对于一般的诗人来说,可能会在第一句写景,由景再入情,可是诗人并没有那样写,而是用一种方式来表达,“烟霞此地多”,烟霞美景往往都是停留在深山的寺旁,尤其是眼前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让人叹为观止,美得令人心醉。

“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结尾同样经典,诗人正是看到了美景,同由此产生一丝伤感;正是爱这山中的美景,对于这烟霞和寺庙,也有了一种独特的情感,但是就算是心中有深情厚爱,可是也不知道未来还有没有机会回来欣赏?这两句有着诗人最深沉的人生感悟,毕竟一天一天慢慢地老去,这也使得诗人感慨万千,看过了最美的风景,然后回过头来才发现,已经是进入了暮年。

读这样的作品让人生出了无限的忧愁,每个人都是慢慢地长大,然后一点一点地老去,那种过程看似很漫长,可是真正长大了之后,很明显可以看到满头的黑发,慢慢地变白,最后在不知不觉中老得不成样子。诗人也是在慢慢的老去中,突然有所悟,也突然生出了许多的忧愁。

朱放把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还有骨子里的感伤之怀,全部融入进了这首《题竹林寺》一诗中,所以整首诗显得别具一格,从开篇到结尾,每一句都很有韵味。老了之后比年轻的时候更加伤感,看到自己慢慢地老去,看过了最美的风景,可是不知道以后还没有机会再欣赏?那种失落之感,还有悲痛之苦,在这首诗中可谓是呼之欲出,读来也是让人悲痛万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