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白癜风 http://www.baidianfeng51.cn/m/年,荷兰著名记者黑特.马柯GeertMak开始了一次特别的旅行,从地理上来说,这趟旅程环游了欧洲,从时间跨度上来说,这一年的旅程串联起了20世纪欧洲所经历的一百年。五年后,马柯把旅行笔记整理成一本数百页的书稿。马柯以二十世纪初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巴黎、伦敦、柏林、维也纳——为开端,将我们带回到进步与躁动并存的欧洲,当时的欧洲人有着蓬勃的野心和抱负,他们希望改变世间的一切。紧接着马柯来到了伊普尔、凡尔登和凡尔赛,将我们带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导火索无聊到令人匪夷所思,点燃了一场闹剧性的灾难在这场战争中,各国的矛盾以及所有人的人生被瞬间放大了无数倍,然后一切化为乌有。刚刚进入新世纪不久的欧洲人在这场战争中经历了彻底的幻灭,万人的生命,在短短的几年里统统消亡,他们所珍视的旧时光从此一去不复返,十九世纪纯真无邪的信仰、启蒙运动的乐观主义、一切都会随着新世纪好转起来的希望,全部都破灭了。一战在区区四年多的时间里导致了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倾覆,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为以后几十年不断的纷争埋下了伏笔。战争使得民主*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xx主义、法西斯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等极左或极右意识形态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土壤里恣意生长,结出了蛊惑人心的剧*果实。旧世界崩塌之后,胜利者带着傲慢和偏见与旧欧洲决裂,他们不考虑欧洲国家民族构成的复杂性,以为自己建立的是一座坚固的新城堡,却不知他们建立的只是空中楼阁,肢解战败国、惩罚性巨额赔款、羞辱性的*治条约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让战败国(尤其是德国)一步一步拖着全欧洲走向深渊。(具体请戳:一起看书
二战的引线是何时埋下的?)一战就像潘多拉打开了魔盒,所释放的邪恶在悄然滋长壮大,在不久的将来将颠覆整个世界。一战后的二十年里,欧洲暂时得到了短暂的和平,这次和平太过脆弱,何时重启战争只是个时间问题。马柯从斯德哥尔摩、赫尔辛基、里加、彼得格勒、柏林等地出发,带我们经历了西班牙内战、苏联的成立,以及希特的崛起。我们随着马柯的脚步来到了敦刻尔克、伦敦、伯林、奥斯维辛、斯大林格勒,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了。马柯参观了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城市,在当地档案馆进行研究,采访了几十位人士,其中一些人参与了二战,另一些人则是受其余波影响的普通人。上图这位小伙子叫温里希.巴赫WinrichBehr(年1月22日-年4月25日),他是二战时的的德国纳粹*官。曾在沙漠之狐隆美尔的*队里服役。在进攻斯大林格勒期间,他担任第六*的情报人员,在保卢斯上将麾下工作。二战时,德国最臭的一步棋——也是失败的开始——就是进*苏联。两线作战的噩梦,历史上早有拿破仑的前车之鉴,可希特勒这个狂人非要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希特勒从未精通过任何事,只是个半吊子门外汉,他又贪得无厌、独掌大权,众将领拿他没辙,只能服从。希特勒不光战术上昏招频出,把战线拉得过长,补给跟不上,还一意孤行,拒绝听从陆*将领们的建议,坚持要前线炮灰们战斗到最后一刻,宁死不降。负责进攻斯大林格勒的保卢斯将*早在年就向希特勒请示投降以保全麾下士兵们的生命,但是希特勒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年1月,德*久攻斯大林格勒不下,补给线被切断,几乎弹尽粮绝,士兵们没有多少御寒的物质,活活被冻死。保卢斯将*不忍再让士兵们做无谓的牺牲,于是就派当时年仅23岁的温里希.巴赫前往远在德国的元首总部汇报前线绝望的形势,劝说希特勒放弃这场近乎白白送死的进攻。当温里希到达元首总部时,看到大作战室里那张十米长的大桌子摆满了各种战争理论和插满象征胜利的小旗的地图,他脑子嗡的一声:元首真是被蒙蔽了,那些插着小旗的地方早就失守了,驻扎在那里的德*要么投降要么都死光了,怎么可能“形势一片大好”?温里希鼓起全部的勇气,向希特勒报告了斯大林格勒的真实情况,但是打断他的不是希特勒,而是希特勒周围伸着整洁笔挺*装的将*们。从那时起,温里希意识到,希特勒仅仅活在布满地图和小旗子的梦幻世界里,活在周围报喜不报忧恶的佞臣里。温里希确信,他们将输掉这场战争。温里希的坦言改变了战争的进程吗?没有。援兵和补给没有到来。但是从他那次直言进谏的两天后,纳粹宣传的腔调变了:不再谈论胜利,而是宣传在苏联英勇作战的士兵们可歌可泣的的精神,歌颂他们面对苏联xx主义诸神的*昏……戈培尔把想活命回家的士兵们都塑造成了粉身碎骨的英烈,把保卢斯树立成举着纳粹旗帜带领大家冲锋陷阵然后英雄式死亡的典型。再往后的故事,就是一场悲喜交加的闹剧了:希特勒在年1月30号提拔保卢斯为德意志陆*元帅——德国历史上从未有元帅投降,旨在让保卢斯战斗到死为国捐躯,他希望保卢斯元帅率领大家抛头颅洒热血死守阵地,宁可殉国也决不投降。保卢斯当然明白元首的期望。保卢斯在年1月31日——也就是被挂帅的第二天——向苏*投降,对于弹尽粮绝的士兵们来说,投降是唯一的活路。保卢斯元帅对此表示:“既然升我为德国元帅,我就没有必要为了那个奥地利的下士(希特勒)自杀”。苏联对这些战俘进行了软硬兼施、效果拔群的策反工作,保卢斯元帅也加入了这个被成功策反的战俘组织,甚至还通过广播向苏联发表了被策反后的自由意志宣言,啪啪打脸他口中的那个奥地利下士希特勒。后来,保卢斯作为证人出席纽伦堡法庭。晚年时的保卢斯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别墅里过着快乐的生活,打打扑克,写写回忆录,年在东德寿终正寝。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关于希特勒的笑话开始在德国的街头巷陌流传:“希特勒和太阳有什么区别呢?”答案就是:“太阳是从东方升起,而希特勒是从东方落下。”保卢斯提到二战,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大屠杀。马柯拒绝把二战时的大屠杀的责任完全推卸给纳粹。在他的观察中,这是一场共沉沦:二十世纪上半叶,在欧洲的文化基因中,被一种“纯正”的概念所渗透:“纯正”逐渐发展成一个支配四面八方讨论的概念,不仅在疯狂的种族主义者当中,而且也在人类学家、*治家和艺术家当中。半个欧洲好像突然经受病态疾病恐惧症的折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几乎找不到不出现纯正”和“健康”之类术语的文化文章。它是摩登时代的主旋律。对纳粹分子来说,纯正这一概念意味着他们必须首当其冲使帝国“健康”,其中之一就是“清洗”帝国的“非民族”污点。因此,他们重组国家,在占领区“去犹太化”。马柯认为,大多数德国人肯定知道大屠杀,至少会发觉“有些事情”正在发生。同时,欧洲其他大部分地区成了纳粹心照不宣的共谋。马柯特别批评了法国维西*权的助纣为虐和梵蒂冈的见死不救。二战后许多纳粹卫星国成功为自己洗白,这些国家粉饰历史以掩盖他们的罪行:奥地利人把自己从开门揖盗的纳粹共犯装扮成了楚楚可怜的受害者。胆小谨慎的荷兰人突然变成了顽强的抵抗英雄,之前驱逐了全国四分之三犹太人的历史被淡化了,好像每个荷兰人的阁楼里都藏著一个安妮.弗兰克。法国人的所作所为最让人难以置信.每当法国人讨论战争时,总是将自己塑造成光荣的胜利者,仿佛他们从未有过土生土长的傀儡*权,从未有过失败、混乱、饥饿、绝望,从未有过自愿的通敌合作,从未被民族主义驱使而自发地驱逐过犹太人。与虚伪懦弱的法国人相比,意大利虽然是法西斯主义的祖师爷,但意大利人人性中善良的种子仍未休眠,在墨索里尼下台、意大利被纳粹接管之前,整个国家几乎没有过驱逐、屠杀过犹太人,意大利当局禁止法国地方长官围捕犹太人,年3月21日,法国的意大利占*接到墨索里尼的一封紧急私信:“当务之急是要保证我*占领的法国地区那些犹太人的安全,不管他们是意大利人、法国人或是其他国籍的人。”犹太儿童二战结束之后,是战后重建、冷战、切尔诺贝利、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欧盟成立,在此就不赘述了。《在欧洲》是一本非常丰富的书——有历史,有轶事,也有马柯的独到见解。马柯用旅行日记的方式将是二十世纪欧洲的综合历史用时间和发生地串联在一起,他专注于主要的历史事件及其衍生发展,就像伦勃朗的《夜巡》,为上个世纪的欧洲画群像图,画中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篇章的主角,其结果是比任何传统的综合历史书更生动易读。同时,它也启发了我们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时间、空间、人和思潮。马柯在历史细节的书写上犯了一些小错误,比如把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实际成立时间与十一月革命混淆到了一起,但是瑕不掩瑜,大家可以读读这本书,即使对欧洲历史非常了解的读者也会在书中发现很多新鲜有趣的东西。Neko
你的支持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