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展恩华
在我的人生座标中,有两个人是我的参照。一是苏东坡;二是王维。
刚写完这句话,就立即觉得出现了错误,也许更应该这样说:一是王维;二是苏东坡。
如果这样写下去,又有了新问题,好像笔者有意拿两位高人进行比较,这又脱离了写本人的要义。算了,直接入题吧!
王维(年—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一看这名字就很不一般。王维的名和字合起来,就是维摩诘。维摩诘是佛语,意即净,无诟。同时也是佛教中一位大菩萨的名字。
这名字是王维的母亲起的。王维的母亲是个佛教徒,她给儿子起这么个名字,自然有着很深的寄托。
王维是个天才式的人物,必定有为人所艳羡的传奇。事实也正是这样:王维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以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震撼整个文坛。
由于能写一手好诗,且工于书画,加上还有音乐天赋,所以一到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公元年,21岁的王维就已经状元及第,名耀整个大唐。
王维的人生开场何其精彩!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新科状元王维本有触手可及的美好未来,不但没有如期降临,而且还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
细节决定成成败;小事决定前途。王维中了状元之后,被任命为太乐丞——宫廷乐队总管。在一次表演中,王维让艺人舞了*狮子。这可犯了唐玄宗的忌:*是皇帝的专利,你舞“*”狮子,你这不是拿皇帝当狮子耍吗——怎么一点*治头脑都没有?既然没*治头脑,你就往一边给我呆着去吧!
王维被贬为济州司仓参*。
到地方工作,王维开始也并没太在意。他认为,先干个地方官,多些基层工作经验,这也未必是坏事。于是,他就安心做起地方工作来。别说,王维这位书生,竟把*务处理得*务也有声有色,在百姓中很有口碑。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可是,那时的人民还不是世界的“中心”,那时的用人原则是领导说了算。“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你王维能耐再大,我就是不起用你。王维在地方熬了十多年。
王维官小,工资低,加上父亲早亡,“小妹日长成,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一家人的生活都很困难。
为了生存,王维也不得不放弃固有的清高,试图走一走“终南捷径”。他知道,要多挣钱,就得当大官。要想当大官,必须“拜码头”。他放下状元郎的架子,开始“走门子”。
王维求见丞相张说(yuè),写了一首献诗,诗中他自比贾谊,恳请张说提携,“尝从大夫后,何惜隶人余。”意思是如果张说能看中他,哪怕排位在家奴中的最后一位也不要紧。结果,人家不理他这个茬。
屋漏偏逢连阴雨。年前后,王维没了工作,妻子又去世了。妻子的去世在王维心上深深扎了一刀。妻子因难产而死,胎儿也死在母亲的腹中。王维是个重情的人,本应写出苏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那样催人泪下的诗句,可是王维这位写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千古绝唱的大才子,竟然没有一首是写给妻子的。
是他不爱自己的妻子吗?非也。王维和妻子相遇时,彼此不过十三四岁的年纪,8年后,王维金榜题名,连公主都有意招为驸马,可他却丝毫没有留恋,登科后便迫不及待地迎娶了自己的青梅竹马的爱人。
有人说:“沉默的人,爱的最深;沉默的心,伤的最重。”王维没有用文字祭奠自己的爱与悲伤,而是用三十年的孤寂守候着那份深沉的爱。“孤居三十年,终生不娶。”史书上的这句话,是何等的份量啊!由此看来:最深的爱,最真的情,从来不是矫情的表演。想想苏公,多少有点表演的成份。不久,苏公就有了新欢。
年,34岁的王维得知恩师张九龄重任宰相,立刻写信道:“侧闻大君子,安问*与仇。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一颗急切之心,毫不掩饰。不久后,他便被提拔为八品上的右拾遗。
公元年,五十岁的王维赶回家中探亲,然而子欲养而亲不待。在母亲的灵前,王维默默思索着母亲为何要给自己起这样一个名字。
经历过太多的挫折和悲伤,此时的王维才更深刻地理解到母亲的良苦用心:世上的路太崎岖,这世上也没有不带伤的人。维摩诘,净也;净也,空也。人既要奋斗,又要想得开,放得下,放空自己的心灵,才是最好的解脱。
天宝十五载(年)六月,安禄山叛*陷潼关,随之攻入长安,玄宗仓皇逃往四川,王维被俘。被俘后,他曾吃药取痢,假称患病,以逃避麻烦。但因其诗名太大,安禄山派人迎接他到洛阳,拘于菩提寺,硬委之以给事中之伪职。
至德二载(年),九、十月,唐*相继收复长安、洛阳,王维与其他陷贼之官,均被收系狱中,随后押到长安。这些人按律当死,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
一向不得志的王维,到了晚年,却官运亨通。加集贤殿学士,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一路扶摇直上,最后官尚书右丞。王维走进了*治权力的中心,本可以志得意满,大展宏图。但是看过了人生无常之后,他不再关心官场上的种种是非。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从此后,他有事上朝,无事还家,抽空就写写诗、作作画儿、钻研钻研佛学,悉心经营他在终南山的辋川别墅。
王维的才华毋庸置疑,但这“迟来的辉煌”,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唐肃宗李亨和他的父亲唐玄宗李隆基在*气,只要李隆基不喜欢的人,李亨偏偏要重用。
对此王维心知肚明,可他看破不说破,一边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边过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田园生活。“他采取了圆通混世的人生态度,半官半隐地生活起来了。”(陈贻焮语)
公元年,“临终无病,遗亲故书数幅,停笔而化。”王维平静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令人感慨的是:王维去世前两年,就上表将辋川别墅改为寺院,并将自己职田中的粮食用来为灾民舍粥。无论先前的职场生涯如何,王维死的时候确实像一个得道高僧。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王维在鱼龙混杂、朝不保夕的官场中,从小吏修炼成诗佛。
比起李白的狂放,杜甫的深沉,王维活得更加洒脱,他的后半后,无论在什么样的境地,都以一种温柔淡然的模样,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人过中年,想要的东西就去争取,得不到的东西就果断放弃。人生的追求,是你的早晚归于你;不是你的,争也争不来。你所需要的,就是保持一颗淡然的心,去做慢慢的等待。
人生下半场,活的就是一份豁达,一份明白: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淡然处之。从小吏修炼成一位千古诗佛,这不仅仅是人生的收获,更是人生的高境。
(本文作者三口之家,右为展恩华先生)
作者简介:展恩华,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散文集《精神家园的守望》、《草庐漫话》、《生命的圣宴》;诗集《平阴吟赞》;长篇报告文学《大地为鉴》《羌山见证》《铸梦》;报告文学集《叩问大地》;长篇小说《梅庄旧事》等多部著作。长篇小说《梅庄旧事》荣获济南市第八届“文艺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第九届“文艺精品工程”奖。长篇报告文学《大地为鉴》(合著)山东省第九届“文艺精品工程”奖。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