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各地的诗人创作了大量反映抗击“新冠病*”涌现出来的感人故事,而最多提到的是钟南山院士。那么谁是第一个将钟南山院士称为“一座山”的呢?好在现在各种信息很发达,通过不同的检索系统检索,我们发现诗人许岚在1月29日创作了组诗《请将我的每一滴热血,都煎熬成疫苗》,其中有一首就是《有一座山》。
有意思的是,1月29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教授刘境奇的一幅肖像画《有一座山叫钟南山》,媒体评价这幅作品,“这幅肖像画以素描笔法,勾勒出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忧心忡忡但又对肆虐的病*“冷眼观潮”和必将战胜的精神面貌,让人们对钟南山院士老骥伏枥、再战防疫前线的英雄壮举和救死扶伤的天职多了一份崇敬之情。”
由此,行脚成都辗转联系上了人民诗人许岚先生。
行脚成都:我们留意到现在不少诗人纷纷将钟南山院士称为“一座山”,而最早是你的创新。
许岚:这首诗的创作是这样的。当时,我看到钟南山院士亲自奔赴武汉,了解疫情,给我很大的触动。于是,1月29日下午,我满怀敬畏创作了这首诗,致敬真正的英雄,这也是这个时代诗人所应该具备的品质、担当吧!当天晚上,这首诗就在“中国诗歌网”平台推出,第二天在封面新闻、川报观察等媒体推出,且反响较好。
行脚成都:为什么要将钟院士称为一座山?
许岚:他的人格魅力、精神都是这个时代所稀缺的。要知道,我们的科学家和相关专业人士,总体数量并不少,但还没有一个像他那样投入那么大的精力,千里奔赴现场,不顾个人安危。这种正是当下所需要的正能量。
行脚成都:我们读过一些诗人所写到的“一座山”,其实是不管变化怎样的技巧,都难以达到你这样的高度。
许岚:这就是诗人怎样认识事物的本质了。我将钟南山院士称为“一座山”,并不是简单地标签化或者脸谱化,而是深入到人物的生活、工作、思想精髓里去,细节中去。现在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伪抒情、假大空,没有血肉,没有生活,没有真正的疼痛、热爱,只不过是文学垃圾,没有一点现实与文学意义。
附许岚作品《有一座山》
从小汤山,到火神山、雷神山……
始终有一座山。令十四亿炎*
从未停止过对他的梦系*牵
这座山。常常告诫自己与同仁
要想人类健康,医者必先健壮
单杠、杠铃、跑步。练就了他强健的体魄
天下安康。是他心灵的春暖花开
有一座山。他的家,简洁、朴实,却格外温和
只谈医疗、学术,从不谈钱
即使置身非典最前沿
患上了普通肺炎。医院
毅然在家里打点滴、挂吊瓶
因为。曾作为中国女篮副队长出征的妻子
永远是他踏实的大后方,巍峨的靠山
屋顶那一只至今还吊着的大风扇
一路将他的汗水、危险
推拿出清凉、平安
执着追求、严谨实在
是这座山倾尽一生的家风家训、八字箴言
传承给儿子救死扶伤的星星之火
早已开始燎原
有一座山。他是人民的福音
生命的钟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