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已近不惑之年的薛山长,如今最喜欢的是这样一种状态:诗词唱和。所以于秀秀书院直播间内讲解诗词,便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古人写诗填词,皆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欲讲解古诗词,必得先了解诗人的生平,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有诗为证”的来龙去脉--例如:“与三山人夜话”:
“静谈云鹤趣,高会两三贤。
酒思弹琴夜,茶芳向火天。
兔裘堆膝暖,鸠杖倚床偏。
各厌池笼窄,相看意浩然。”
长安雅士薛佩生邀终南隐士不还师傅,周山人,在终南山太乙峪冷香斋品茶,抚琴,弈棋,赏画,子清姑娘歌舞助兴。
此诗作者李群玉,字文山。唐宣宗大中年间入长安献诗,得宰相裴休推荐,授弘文馆校书郎。今《全唐诗》有其诗三卷。《唐才子传》称其“清才旷逸,不乐仕进,专以吟咏自适。诗笔遒丽,文体丰妍。好吹笙,美翰墨,如王谢子弟,别有一种风流。”
李群玉是如此人品做派,那么他的云鹤趣,会高贤,吃酒,弹琴,饮茶,厌倦官场,思归山林……种种意趣,一读之下,便即了然。
单是自己读通了还不够,薛山长所希望的,还要将古人此等诗情雅趣一则还原于直播间内,二则亦借此传扬出去,影响更多的同道中人。
还原古人的生活场景是不难的。有琴,有棋,有茶,有书,有画,有笔墨纸砚,有爱诗之心大约就够了,然则薛山长所求的,还在于将诗人所讲述的故事演绎清楚,其中的文气流动脉络分明细微转折一定是需要费心费神理会完全的,不然如何口若悬河分享于直播间内诸雅士?
终南山下开元风雅,长安雅士薛佩生和果子姑娘一起品茗,抚琴,手谈,赏画。#终南山#古琴#围棋
茶圣陆羽于中华茶文化史上的地位尊崇无比,读《大唐茶诗》,也必定有不能错过的陆羽茶诗,比如《四标诗》:
日月云霞为天标,
山川草木为地标,
推能归美为德标,
居闲趣寂为道标。
此诗所提出的天人合一、推能归美、居闲趣寂体现了陆羽的精神追求,后来发展成为他的茶道思想,概括为“精行俭德”并写入《茶经》。
日本茶道所推崇的“和敬清寂”之境界,也未尝不是以陆羽“居闲趣寂”为基础而延伸拓展出来的。有“精行俭德”之人,才有“和敬清寂”之境界。
长安雅士薛佩生访终南逸士新梅仙姑,在终南山沣峪口正念营地品茗,抚琴,弈棋,赏画。
秀秀书院直播间内每日的诗词讲解,类似于是两三个小时的一种文化演讲。偶有人讲书院素日所拍短视频、每日直播之风格与李亚鹏有相似之处--似与不似且不论,于书院而言,是倾15年之功研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然后再将其弘扬出去,仅此而已。
所以秀秀书院直播也“带货”,所带之“货”却与众不同--是一种因雅士茶道而引发的生活方式。雅士之言行举止,起坐行立,皆有章法可循。此等章法自何处而来?自然是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修习之中。修习既成,于直播间的展示便自然而然,文人没有不喜欢的,但凡有向雅之心的,也一定会喜欢。薛山长每日直播间讲诗,所以有那许多围观者、参与者--百十个人同时在线也许不算太多,然而于书院来讲,已经觉得是莫大的动力,也更觉得所担负的责任之重。
直播间早茶时间,泡茶饮茶,也引发不少好奇猜想:薛山长到底饮的什么茶?饮用最多的是两款,皆是来自“仙茶故乡”蒙顶山。绿茶是蒙顶甘露,是“雅女”秀秀老师于春和景明之时亲手制作的;红茶是红袖添香--川红的一种,甜香适口自不必提,单听其名,诸位是否已颇觉其中诗情蕴藉之美?
直播时也会有诸多互动。因为薛山长常于终南山中拍视频,关于终南山隐士修行的许多问题便相应而生,又因为常住长安城内,许多对于十三朝古都的话题也常被提问谈起,所有的问题最后会总归到一个诗词的主题上去--也许正因如此,许多爱好诗词,颇能自己赋诗填词的一些同道中人,所以有每日八点守候秀秀书院直播间的习惯,他们乐意同薛山长,西西老师一起去探讨中华诗词文化之美。
受终南山人紫薇姑娘之邀,长安雅士薛佩生和惜同公子、无极道人在终南山屈氏香坊听香,品茗,抚琴,手谈,赏画。
偶尔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