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祖弘忍大师门下,不仅有六祖惠能大师继承其祖位,还出了一位名望和年岁齐高的慧安禅师。
嵩岳慧安禅师(~),唐代高僧,五祖弘忍门下十大弟子之一,由于年龄远超同门中人,又称老安、道安、大安。
慧安禅师是荆州支江(湖北)人,俗姓卫,性情宽裕,不染俗尘。他一生经历了“三朝九帝”(隋、唐、周三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等九代帝王,其中睿宗两次登基),与神秀大师、六祖大师都是五祖弟子,且齐名当世,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一、乞化救困。
隋炀帝大业年间(~),慧安因朝廷召集百万庶民开挖通济渠,损伤大量民间劳力,导致百姓流离失所,饥殍相望。慧安禅师便四处奔波乞食,用以救济贫困中的百姓。这一举动解救了许多即将饿死的人。
大师的善名远播到了隋炀帝那里,炀帝想召见他,慧安禅师就潜入太和山中,避而不见。后来炀帝巡幸江都,海内扰攘,慧安禅师就杖锡上了衡岳寺。
二、得法五祖。
唐太宗贞观年间(~),慧安禅师到*梅山,参礼五祖弘忍大师,得其心要,成为五祖门下得法弟子。其后,慧安大师云游蕲州(今湖北蕲春)。
唐高宗麟德元年(),大师已经八十多岁了,又云游到了终南山,住在石壁洞中,进行禅修。这时,唐高宗打听到了大师的德名,专门排遣使者,想让大师回宫接受奉养。大师又和上次一样的婉言谢绝了。
大师为了回避供养,就从终南山接着云游,这一次来到了中岳嵩山,看到这里的一切后,大师感叹到:“是吾终焉之地也!”于是驻留在了此地,不再云游了。
三、推荐六祖。
慧安禅师驻锡嵩山不久,四方禅者便闻名前来参访。一天,有坦然、怀让二僧来问法,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慧安禅师答:“何不问自己意!”问:“如何是自己意?”慧安禅师答:“当观密作用。”又问:“如何是密作用?”只见慧安禅师看着二人,用自己的眼睛反复睁开、闭合,当做回答,坦然当即有所醒悟。怀让当时未能契会,慧安深知怀让是禅门龙象,就极力的推荐他到曹溪参六祖,说他的缘分应该在六祖那里。
据《嵩山故大德净藏禅师身塔铭》记载,大师的弟子净藏,在慧安门下十几年,慧安圆寂之前,也教净藏到韶阳从慧能问道。能看的出来,在五祖弘忍门下弟子中,虽然慧安禅师年龄最大,比六祖慧能大五十七岁之多,但是他极为推崇六祖慧能。(编者按:所谓密作用,在《六祖坛经》当中,六祖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
四、礼让神秀。
永淳二年(),慧安大师岁时,居止滑台草亭,中坐绳床,四方坦露,环境简陋恶劣。高宗皇帝以前曾经召请不到大师,这一次听说了这个消息,就下诏造了一座“招提寺”,专门延请禅师居住,以示敬意。可见大师当时在朝廷中的声望是何等之高。
久视元年(),慧安禅师已经是岁高龄了。这时,则天皇帝再次召请大师,与神秀禅师同时征召入京,诏书中说“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几之暇每究一乘”。两位大师则极力推荐:“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六祖慧能受召请,不去。)
《嵩山道安禅师碑铭》中说:“禅师顺退避位,推美于玉泉大通也。”意思是说,慧安禅师去到京师,见到神秀大师,非常的尊重礼让他,力推神秀为国师,自己却请辞回到了嵩山。
后来,慧安返回湖北,入玉泉寺。当时神秀禅师逝世,众僧请慧安主持玉泉寺,慧安不从。后归嵩山嵩岳寺。弟子都非常尊敬他。
五、受封国师。
神龙二年(),惠安大师已经岁了。这一年,神秀禅师圆寂,同年九月,帝再次延请慧安禅师入宫,并敕赐紫袈裟,尊以师礼。于是禅师接受皇家供养三年,并度弟子二十七人。
则天皇帝派人把大师迎到长安讲经说法,一天,则天帝问他:“大师今年多少岁了?”慧安国师说:“我不记得了。”则天帝又问:“为什么不记呢?”慧安国师说:“生死之事,其若循环,环无其竟,应何计数?”(当代禅者星云大师对这段话的解读是:“意思是说,人的生死都是五趣轮回、六道轮回,如环无端,如何能以数计呢?”)
则天皇帝对大师极为恭敬,亲自行跪拜礼,朝夕问道。慧安国师入灭后,武后将他的舍利迎到宫中供养。
六、辞帝归山。
景龙三年(年,一作景龙二年),慧安禅师不顾则天皇帝的再三挽留,辞别帝都,回归嵩岳。同年三月三日,慧安禅师嘱咐弟子们说:“我死了以后,把我的尸身放在树林里面,等待野火来焚化它吧。”
三月八日这一天,慧安禅师关闭房门,端身正坐,独自圆寂,世寿一百二十八岁。
弟子们遵照师父的叮嘱,把师父的遗体放置在后山树林里面,不久,果然有山火自然发生,将慧安禅师的身体焚烧得干干净净。灰烬当中,拾得舍利子八十粒,个个圆润无暇,后于唐玄宗先天二年()建塔供养。当时人尊称他为“老安国师。”
七、国师禅法。
五祖以“念佛名,令净心”作为“入道安心要方便门”。如果学者有所领会,“密来自呈”,请求印证时,师则“当理与法”。这个传授是“傥非其人,莫窥其奥”的,这种禅法传授被形容为“默辨先机,即授其道,开佛密意,顿入一乘”或“密以方便开发,顿令其心直入法界”。
慧安和神秀都是五祖的得意弟子,慧安大师则把“开佛密意”的教学方法更加具体化,并赋予丰富的内涵。五祖弘忍十分器重慧安,曾称赞慧安和神秀“省山老安,深有道行”,“学人多矣,唯(神)秀与(老)安”。
在慧安禅师的一段法语中曾经说:“此心流注。中间无间。见沤起灭者。乃妄想耳。从初识至动相灭时。亦只如此。何年月可记乎。”他把见解叫做“见沤”,即见解之水泡。意思是任何见解都不是实际存在,都是人们的思量心制造出来的无常观念,如同水泡一般起灭不定,终究非实有。
宣化上人曾经作诗称赞慧安国师说:
遯世隐居入深林,
出家修道觅天真。
乞食济人活众命,
衲衣遮体抖擞生。
帝王礼请以师事,
*梅嗣法重传心。
偃身而寂自然逝,
野火焚烧舍利精。
参考文献:《佛祖道影》《宋高僧传》《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全唐文》第十七卷《指月录》《嵩山道安禅师碑铭》《六祖坛经》《水镜回天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