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字摩诘,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唐玄宗开元九年()进士。曾奉使出塞外。安史之乱后,安禄山攻占两京,王维曾被迫受伪职。乱平后因诗得赦,官到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四十岁隐居蓝田辋川,过着隐士一样的生活。有《王右丞集》。王维在诗歌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的边塞诗、山水诗,律诗都有脍炙人口的名篇。他多才多艺,能书善画,诗歌成就以山水诗见长,描写细致,富于禅趣。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指出其诗画的特色和造诣。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
洛阳女儿行
七言乐府
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
才可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
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
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
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
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
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
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
妆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
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
贫贱江头自浣纱。
:
1.才可:恰好。
2.脍(kuai4):细片的鲤鱼肉。
3.九华帐:鲜艳的花罗帐。
4.季伦:晋石崇字季伦,家甚富豪。
5.九微:《汉武内传》记有“九光九微之灯”。
6.花琐:指雕花的连环形窗格。
7.曾无:从无。
8.理:温习。
9.赵李家: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婕妤李平两家。这里泛指贵戚之家。
:
写洛阳女儿生活的富丽豪贵,夫婿行为的骄奢放荡,揭示了高层社会的骄奢淫逸。诗开头八句是叙洛阳女出身骄贵和衣食住行的豪富奢侈。诗人从居住、饮食、行旅等诸方面十分细致地描绘了贵妇人的豪奢的生活。“狂夫”八句是叙洛阳女丈夫行为之骄奢放荡和作为玩物的贵妇的娇媚无聊。“城中”四句是写她们的交住尽是贵戚。并以西施出身寒微作为反衬,世事的不公平、人生贵贱的偶然性,发出深沉的感慨。这首诗音调皆婉,寄意幽远。
※
老将行
七言乐府
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
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
肯数邺下*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
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
虏骑奔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
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
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
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傍时卖故侯瓜,
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
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
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
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
诏书五道出将*。
试拂铁衣如雪色,
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
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
犹堪一战立功勋。
:
1.“步行”句:汉名将李广,为匈奴骑兵所擒,广时已受伤,便即装死。后于途中见一胡儿骑着良马,便一跃而上,将胡儿推在地下,疾驰而归。见《史记·李将*列传》。
2.肯数:岂可只推。
3.邺下*须儿:指曹彰,曹操第二子,颇为曹操爱重,曾持彰须曰:“*须儿竟大奇也。”这句意谓,岂可只算*须儿才是英雄。邺下,曹操封魏王时,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
4.蒺藜:本是有三角刺的植物,这里指铁蒺藜,战地所用障碍物。
5.卫青:汉代名将,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以征伐匈奴官至大将*。卫青姊子霍去病,也曾远入匈奴境,却未曾受困折,因而被看作“有天幸”。然古代常卫、霍并称,这里当因卫青而联想霍去病事。
6.“李广”句:李广曾屡立战功,汉武帝却以他年老数奇,暗示卫青不要让李广抵挡匈奴,因而被看成无功,没有封侯。缘,因为。数,命运。奇,单数。偶之对称,奇即不偶,不偶即不遇。
7.垂杨生左肘:写老将久不习武,两臂如同生了病一样不好使了。
8.路旁时卖故侯瓜:形容老将家道衰落贫困。
9.先生柳:晋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因门前有五株杨柳,遂自号“五柳先生”,并写有《五柳先生传》。
11.“誓令”句:用东汉名将耿恭故事,说明老将昔日的伟绩雄风。
12.颍川空使酒:灌夫,汉颍阴人,为人刚直,失势后颇牢骚不平,后被诛。使酒,恃酒逞意气。
13.聊持:且持。
14.星文:指剑上所嵌的七星文。
15.“耻令”句:意谓以敌人甲兵惊动国君为可耻。鸣,这里是惊动的意思。
:
这首诗写一老将年少勇战,转战沙场,后因“无功”被弃。然而他自不服老,在边地烽火重燃时,他壮心复起,仍想为国立功。全诗分三部分,开头十句是第一部分,写老将青少年时代的智勇、功绩和不平遭遇。中间十句为第二部分,写老将被遗弃的清苦生活。最后十句为第三部分,写边烽未息,老将时时怀着请缨卫国杀敌的衷肠。这首诗层次分明,用典频繁,从各个角度,刻画出老将的雄姿。
※
桃源行
七言乐府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
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
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阝奥],
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
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
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
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
日出云中(又鸟)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
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
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
更问神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
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
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
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
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
青溪几曲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
不辨仙源何处寻。
:
1.逐水:顺着溪水。
2.去津:古渡口。
3.坐:因。
4.隈[阝奥](wei1)(yu4):山崖的幽曲处。
5.物外:世外。
6.房栊:窗户。
7.闾巷(lv2):街巷。
8.游衍:流连不去。
:
王维的诗以抒写山水著称,此诗尤胜。历来评价王诗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称誉。诗以陶潜的《桃花源记》为蓝本,取其大意,变文为诗,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开拓了诗的意境,具有它独特的艺术价值。由“居人共住武陵源”,至“世中遥望空山去”是全诗主要部分,连续展现桃花源中一幅幅画面和生活画面。为此,它能与散文《桃花源记》并传于世。这首诗段落与陶潜的散文相仿,全诗笔力舒健,韵脚多变,平仄相间,从容雅致,活跃多姿。
※
送别
五言古诗
王维
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闻,
白云无尽时。
:
1.饮君酒:劝君喝酒。
2.归卧:隐居。
3.南山陲:终南山边。
: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诗的前三句重复出现“君”,体现作者反复叮咛、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是一种不得志的心情写照,最后一句是写景写人,非常含蓄。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五言古诗
王维
圣代无隐者,
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
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
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
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
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
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
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
勿谓知音稀。
:
1.綦毋(qi2wu2)潜:复姓綦毋,名潜,字季通,唐代诗人。
2.东山客:指东晋谢宁,曾隐居东山。
3.采薇:指殷末伯夷、叔齐采薇西山。
4.桂棹(zhao4):桂木所制船桨,此代指船。
5.远:这里指不能入金马门。
6.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或两天。
: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落第还乡之人,心情自然懊丧。作为挚友,作者反复安慰考试落第的友人,全诗着意在这个主旨上加以烘染,叙事、写景、抒情,感慨,勉励皆有之。写景清新,感慨由衷,勉励挚敬,吟来令人振奋。全诗写得入情入理而又反复曲折,耐用人寻味。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论道:“反复曲折,使落第人绝无怨尤。”
※
青溪
五言古诗
王维
言入*花川,
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
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
垂钓将已矣。
:
1.逐:循、沿。
2.趣:同“趋”。
3.葭(jia1)苇:芦苇。葭,初生的芦苇。
4.澹:安静。
:
这首诗描写山中秀丽的景色,信手写来,平淡自然,乐山乐水,意趣其中。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不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青溪水两岸的曲折、水声与山色的动静都映出了湖光山色的幽深秀美。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祥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吟来令人羡慕向往。
※
渭川田家
五言古诗
王维
斜阳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
:
1.穷巷:深巷。
2.雉:野(又鸟)。
3.墟落:村落。
4.[句隹]:野(又鸟)叫。
5.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这里表明自己有归隐之意。
:
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人面对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恬然自得的田家晚归景致,顿生羡慕之情。诗里的画面上,落日的余辉斜照村落,放牧的牛羊被驱赶回到村中;一个惦念放牧的孙儿的老者;正拄着拐杖在柴门边等候张望,村外的田野一片葱绿,麦苗正在开花吐穗...全诗用白描手法,将渭河流域初夏乡村的*昏景色描绘得清新自然,诗意盎然。宋苏轼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此类是也。”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