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写于年5月,记录小樱桃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打开的认知,用自己的眼光和视界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去学习古诗词、了解动物、植物的特性,事物的变化规律等等。
比如她了解了「金鲳鱼长什么样?」「恐龙只是玩具没有活着的恐龙」「蚊子和苍蝇都很坏」「臭水沟里的鱼不能吃」「爸爸妈妈要上班才能赚钱」「燕窝是燕子的口水」「木棉花是什么颜色」等等。这些认知,会让她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更会热爱这个充满知识、规律与色彩的世界。
我想这大概就是人生的意义,不断地去认识新的事物,打开心灵的窗户,更打通一道通往现实世界的期盼之门。作为她的爸爸妈妈,也想要所有事情都能护她周全,但是我们更清楚地知晓,这是做不到的事情。
我们能做的事情,只有在这段成长的旅途中给她多一些陪伴、多一些辅助、多一些引导。去帮助她树立起自己的判断力和价值观,去认识这个对她来说,崭新而又充满魔力的世界。
最近一段时间,总是听到小樱桃在诵读一篇相同的古诗,她是这样读的:画,唐代,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第一次听到小樱桃完整的诵读这首诗,是在我开车的途中,她在车后座,自顾自的诵读起这首诗来。于是回来后,我在网上仔细了解了一下这首诗,发现这是人教版、沪教版的一年级都收录的一首诗。
我现在已经记不起,在我小时候是什么时间段接触这首诗的了。但是对于王维的认知始终是一个文科生刻在骨子里的,这个钻研佛教、信奉佛学的“诗佛”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当然还有很多他的大作,譬如《积雨辋川庄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居秋暝》等等。
因为小樱桃诵读起《画》的缘故,也让我对当下小孩子的诗歌教育有了一些思考。小樱桃读起这首诗时脑海里应该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着实令我好奇。那种“山水花鸟”的动与静,是否也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她对事物的判断与价值观的塑造,更是令我充满渴望。大概率她是不理解的,但是她能够完整的背诵下来,而且一字不差,说明这首诗是很容易让人接受的,它是易于传诵的。
我们暂且不论小樱桃是否理解《画》中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单就她愿意去读,愿意去诵,于我来说,便是一种欣慰。这当然要归功于她的妈妈,坚持不懈的每天在睡觉之前陪她看图识字,学习诗歌,认识数字。
在听了小樱桃诵读完王维的《画》后,我花了一些时间去了解广东省小学教材的大致内容,从语文、数学到英语,其他的课程有的是信息课,实践课之类,就没有过多的了解。小学阶段,能够掌握好语文、数学两门学科的知识,已然是我们想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其他的特长爱好,还有待我和小樱桃妈妈去耐心引导发掘。
苏东坡评价王维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是我们仔细去了解王维的一生,会发现这样一位“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留风尘”的文人,命运却是那么多舛。
王维出身望族,是家中的长子,王维的母亲自幼信佛,故而认定这个孩子是佛赐予她的礼物。王维的字“摩诘”就是来自于经书,“维”是没有的意思,“摩”是垢的意思,所以二字合起来就指没有尘垢。王维的父亲王处廉,曾做过汾州司马,也是一位满腹经纶的大才子,父亲亲自教王维《论语》《诗经》《楚辞》等等。
王维十二岁的那年,爱他的父亲在这一年永远离开了他。对于一个从小对生命有着大悲心的王维来说,这份丧亲之痛给了他很大的打击。唐玄宗开元三年,公元年,年仅15岁的王维离家奔赴都城,希望能得到达官贵人的相助,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由于他善于书画,精于音律,出色的音乐天赋让他初出茅庐就锋芒毕露,岐王李范很器重他。
之后,在岐王与玉真公主的帮助下王维在年中了状元。玉真公主是皇帝李隆基的亲妹妹,因王维弹奏了一曲美妙绝伦的《郁轮袍》而对王维一见钟情。王维中状元后任太岳丞,太乐丞是管理朝廷音乐、舞蹈相关事宜的官职。
王维任太乐丞后,岐王想看*狮子舞,但*狮子舞非天子不舞也。王维为了报答岐王对自己的器重,在一个隐秘的室内命人舞了*狮子。后被告发,唐玄宗知道了后,贬王维为济州司仓参*。
这是个啥官职呢?相当于仓库管理员。在济州熬了四年多后,王维辞去了在济州的官职。以后,他暗暗地潜回了长安,在长安适居了七八年后,后王维写了一封介绍信给时任宰相的张九龄。
张九龄赏识王维的文采,给了王维一个左拾遗的官职,王维又再次入仕,此时的王维是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的。可惜没多久恩师张九龄就被李林甫赶出了京城,没多久王维也被从京城贬到的地方边疆凉州。
王维到了边疆以后,真正感受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孤独与苦楚相互交织的王维写下了《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从凉州回来,王维已经40岁了,好友孟浩然也已经去世。王维看透了人世和官场,他不再渴求*治上的进步,而是开始打造自己的“辋川别业”,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辋川别业建在辋川山谷,这段时期最能表现王维佛系心境和生活的诗是《辋川别业》和《终南别业》。
纵观王维的一生,尽管仕途之路有过几次贬谪,但并没有惊心动魄,晚年担任尚书右丞,也算是平稳着陆。但王维在感情世界里是孤独的。从在京城被玉真公主喜欢上开始,就注定了他的世界无法清寂,也不知道这是王维幸运的开始,还是不幸的起点。
对于王维,玉真公主的爱是强势、霸占、自私、多情的,玉真公主可以爱她喜欢的任何一个男人,而王维却只能爱一个玉真公主,这种被一方掌控的不对等的爱显然让王维感受到的是极度的压抑和窒息。
31岁时,王维的妻子崔氏病逝,没有留下子嗣。从此之后,王维没有再娶,或许是恐惧于玉真公主那霸道又强势的情感,或许是对妻子崔氏的太亏欠,亦或许是对男欢女爱早就失去了兴趣,王维选择了另一种生活。
他孤居30年,吃素食,穿布衣,半隐于终南山下,居室中仅有茶档、茶臼、经案、绳床,完全过着禅居的生活,每当退朝之后,便净室焚香,默坐独处,参禅礼佛,冥想诵经,过着清心寡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