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翡
来源:积木育儿(ID:jingguanyuer)
前两天,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忘记电视上这样的一幕: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他以稳健的步伐走向领奖台时,很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南山风骨,国士无双。钟南山当之无愧!
中国人民都不会忘记,年年初,新冠肺炎发生,84岁的钟南山院士挂帅出征。
他告诉全国人民“不要去武汉”,自己却买了一张无座车票(坐餐车),逆行前往武汉疫情第一线。由于防控准确且及时,这次疫情让中国至少减少感染70万人!
还有17年前(年),非典肺炎爆发,当时67岁的钟南山临危受命,冲在一线,“把重病患者都送我这里来”,声若洪钟,言犹在耳。当时在他手中的非典重症病人存活率是96.2%,为全世界最高。
在获奖后的采访中,钟南山谈到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这位老人依然激动不已,红了眼眶,他说:“这就是中华民族,这就是中国人,什么都压不倒!”
钟南山的家国情怀、无私奉献,我们所有中国人都看在眼里。
他更是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自己的专业——呼吸系统研究。
然而,就在他获奖的当晚,网上一段关于钟南山家庭的视频流传开来。
这是一部由美国探索频道出品的纪录片,片中缓缓讲述了钟南山老先生一家人的温馨日常。
纪录片中,钟南山的夫人、一双儿女、洋女婿和混血小外孙等人都有出镜,一家人聚在一起画面和谐又幸福。
可渐渐地,我却被评论区一些网友的留言恶心到了。
有人阴阳怪气地说,这一家所谓的精英其实都是外国人。
有人听不惯钟南山的女儿讲英文,恶狠狠地让她讲中文!
有人嘲讽他女儿嫁了个外国人,“找中国人当老公不好吗?”
说真的,我被这些网友无理取闹的谩骂和不分青红皂白就扣帽子的言语给刺痛了!
要知道,这是国外媒体出品的一部纪录片,人家接受的也是外媒采访。
况且,婚姻是自由的,钟南山的女儿还不能愉快地选择自己的老公了?
实际上这样的声音一直存在,但钟南山却从来不生气,更不想去解释什么,因为他问心无愧。他从来不会去干涉儿女的私人问题,还让儿女们也不要过多在意外界的流言蜚语。
在对自己后代的教育方面,钟南山践行他记了一辈子的家训:
1、要永远有执着的追求;
2、办事要严谨、要实在,不搞一点浮夸的东西。
在这样的家风影响下,钟南山的一双儿女都十分优秀:
钟南山的儿子钟帷德,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获得中国泌尿外科最高荣誉“吴阶平泌尿外科奖”,为医学界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曾被评为“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钟南山的女儿钟帏月曾是中国优秀的游泳运动员,获得过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百米蝶泳冠军。在年还打破了短池蝶泳世界纪录。退役后,还在南加州大学就读会计专业,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
不仅儿女出色,我们翻开钟南山的家庭相册会发现,这个大家庭真的是人才辈出。
父亲钟世藩,曾是著名的儿科专家,也是著名的病毒学专家。母亲廖月琴,曾担任现医院副院长,医院的创始人之一。舅舅廖永廉,是厦门医学界的翘楚,年,首先在厦门发现福建省第一例钩端螺旋体病。外曾祖父一系的鼓浪屿廖家,更是满门精英。
在钟南山的童年时代里,家庭对他的影响是极大的。
父母都是医生,并且都是行业的佼佼者,他的从医之路,可以说就是深受家庭氛围的影响。
他曾经回忆起自己的父母,是这样说的。
父亲是严肃寡言,为人正派,小时候家里总有病人上门求医,但父亲从来不拒绝,总是耐心诊治,不会开太贵的药,还会由衷地为痊愈的病人感到高兴。
母亲则温柔随和,常常陪着兄妹俩玩耍,医院里感人的、有趣的故事,希望孩子们能够从中体会到人生百味。
家庭氛围的熏陶让钟南山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医生,他说:“我感觉当医生还是挺受人尊重的,而且真的帮人解决问题。那个感受让我觉得爸爸很开心,我的家庭也很开心。”
果然,多年之后,巍巍南山,成了国之柱石。
在现在中国老百姓的眼中,“钟南山”这三个字就代表着科学和权威。
从他口中说出来的每一句话,大家都信,百姓都听。
钟南山这种在学术研究上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品质,得益于父亲钟世藩的言传身教。
父亲曾经告诫他: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反复实验得出的数据和结论,才能用于临床实践。为此,父亲还自掏腰包,买了三四百只小白鼠养在家中,只为做病毒实验。
父亲问诊时,会把每位病人的病例记录得清清楚楚。一方面为病人留下详细病程,以便日后其他医生查阅;一方面也是保存较为详细的病案资料,如果病人不幸病亡,还能拿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学习。
父亲75岁那年,患了严重的眼疾,在身体极其虚弱,双眼模糊不清的情况下,还坚持趴在桌面上,撰写出长达40万字的《儿科疾病鉴别诊断》,为后人积累学术资料。
除此之外,父亲还曾在上世纪50年代,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临床病毒实验室之一的中山医学院儿科病毒实验室。直到上世纪80年代,在身体有病、行动不便的情况下,他仍坚持将病毒实验搬到家中观察。
在临去世的前一天,他还给儿子讲解,试图用电磁场来切割培养病毒的液体。面对死亡,他从容不迫,镇定地吩咐儿子:“找人弄来电磁铁,准备做下一步的实验。让病毒产生一些变化,看一看这样会不会对病毒有杀灭的作用。”
在《钟南山传》中,钟南山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我一到他面前,就觉得很恭敬,觉得自己的层次提高了一个台阶。”
父亲可以说是钟南山的标杆和学习榜样。
钟南山也不负众望,他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和精神,在学术研究上一丝不苟,刻苦求真,他所领导的研究所对慢性不明原因咳嗽诊断成功率达85%,重症监护室抢救成功率达91%。
如今的他,更是成为中国呼吸病学里的权威专家。
钟南山说:“治学严谨上,我受的是父亲的影响,但我对人的同情心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我到现在还记得妈妈是怎么对待其他有困难的人的。”
母亲廖月琴对钟南山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在钟南山的记忆中,母亲不仅对自己耐心温柔,还同情弱者、乐于助人,这些善良品格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钟南山上小学时,经常逃学,学习成绩很差,还留过两次级。
但他却永远记得在五年级一次考试中偶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母亲知道后,十分高兴地说:“南山,你还是很不错的啊!”
那时,钟南山觉得母亲一下子发现了他的一个亮点,让他有了自尊心,从此,钟南山开始发奋读书了。
年,钟南山考上了北京医学院。
他一个同学考上了北大,因为家境贫困,向好友钟南山开口借钱。
钟南山求助了母亲,廖月琴沉默了,自己家同样不富裕,为了供钟南山读书,已经掏空了家里所有的钱。
廖月琴很为难地说:“南山,你不知道,我们准备你的学费都很困难了,实在没有办法借钱给你同学了。”
令人没想到的是,几天后,廖月琴把皱巴巴的20元钱给了钟南山,叮嘱他一定要交给那个贫困的同学。
那个年代,20元钱相当于钟家两个月的生活费。然而,廖月琴却将来之不易的20元钱给了贫困学生。
这一刻,触动了钟南山的心,在母亲的身上,钟南山又继承了一颗同情心。
他对学生说:“我们重点不是治病,而是治病人。”
钟南山会在查房时,弯下腰安慰躺在床上的病患“我们讨论一下,你不要着急”“你还年轻,不要紧,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帮你”。
他在飞机上听到空乘的紧急呼叫后,伸以援手,为一位9岁突发过敏的男孩仔细检查,在确认男孩没有危险后才离开。
钟南山还会抽出时间来组织义诊,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在免费的义诊活动中受惠、受益。
乌克兰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教训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是在教育。
母亲做到了春风化雨般的耐心和温柔,钟南山也感受到了润物细无声般的滋养。
这是一个母亲送给孩子一生最美好的祝福。
家,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家风的好坏决定了土壤的品质。
一个家庭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会在潜移默化中代代相传。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钟南山一生敢言敢医,敢承担,对医患更是充满仁心仁爱。
无论是钟南山的父母传承给他的那些优秀的品质、坚韧的性格,还是他对自己子女家训的传承,我们都能明白:只有父母自身立德立言、言传身教,后辈才能从我们这块肥沃的土壤里汲取饲料和养分,长成参天大树。
钟南山把父母传给他做人的原则、处事的道理,都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下一代。
因为家风,只有一代代传承下去,才是一个大家族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