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南山”是哪座山?
旧时的亲朋间,有个常用的祝福语,叫“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意思是祝福亲朋的福气像东海一样浩大,寿命比南山还高。据现有资料查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句俗语,至少被国人使用了多年。其出自明代的话本,比如明代文学家洪楩在其《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中就有这样的表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另外,同为明朝人的柯丹邱,在其传世的在《荆钗记·庆诞》一折中,也有“齐祝赞,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说。到了清代,这句俗语的应用就更为广泛了,比如大家所熟悉的古典长篇侠义小说《三侠五义》中,就有这样的描写:“将八盆松景从板箱抬出一看,却是用松针扎成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八个大字,却也做的新奇(《三侠五义》第四十二回)。”
那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句俗语的真正源头在哪,其中的“南山”又指何处呢?如果一直往上搜寻,我们就会发现,“寿比南山”的原始出处,离我们更久远——源出《诗经·小雅·天保》。
《小雅·天保》全诗共六节,“寿比南山”就源自该诗的第六节:“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余首,所以,又称《诗三百》。《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在周代,“雅”被尊为“正乐”,即周都城乐,或都城附近的乐,“雅”是相对于“风’’(地方乐)而言的,周都有丰京和镐京,丰镐二都皆在今陕西西安,其中“南山”特指周都丰镐以南之南山,亦即西安市以南的终南山。
终南山亦称“周南山”“中南山”或“太乙山”,《诗·秦风·终南》“终南何有”毛传:“终南,周之名山中南也。”《左传·昭公四年》:“三涂、阳城、太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初学记》卷五引《五经要义》:“终南山,长安南山也。一名太一。潘岳《关中记》云:其山一名中南,言在天之中,居都之南,故曰中南。”
《诗经·小雅·天保》就是《小雅》中的一首。《小雅》中收集的作品共有七十四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小雅·天保》是臣子祝颂君主的诗,所以,在该诗的第四节中,还出现了另一个现代常用语:“万寿无疆。”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意思是说像明月高悬天际,像太阳冉冉东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其中的“骞”,字意为因风雨剥蚀而亏损。是祝福君王像南山一样永远长寿,永不亏损不塌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其大意是犹如松柏枝叶,长青不衰。
综上所述可知,诗中的南山,就是特指终南山。此诗后来演化了“寿比南山”成语,诗中的松柏,也演化成了“南山不老松”。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