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不少文学大家会选择“隐居”,“隐居”的地方往往是避世的深山老林。
在一众山林当中,终南山应该是不少人的向往之地。比如诗画中“旷淡滋味”明显的王维,一生隐居4次,次都在终南山。
当然即使是现在,选择去终南山“隐居”的人依旧不在少数,甚至达到了上万人。
那么,为何终南山中多“隐士”呢?这些隐士真的是想借此远离世俗吗?
为何终南山中多“隐士”?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第一次知道终南山都是因为金庸的小说。
实际上,就算抛开武侠小说所赋予的光环,终南山在一众高山当中地位也是极高的。毕竟,这里可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终南山有许多的别称,比如太乙山、地肺山、周南山等等,有“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之称。一直以来,终南山的文化气息都非常重,比如在春秋时期,老子就曾在这里开设讲经坛,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也曾在这里落户。
由于风景优美、宗教渊源很深又在“长安”的脚下,该地在历史上便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不少人都会选择在终南山隐居,后来还有了“终南捷径”的说法。
就这样,即使不去终南山隐居,人们也会去登山远眺,留下了诸多优美的诗篇。
资料显示《全唐诗》中吟咏终南胜景的诗歌不下数百首,在《全唐诗》中收录的名诗人中,到过终南山蓝田、游览、旅居、任官的多达20多位。
然而时至今日,“王朝”虽已不在,所谓的终南捷径也不存在了,但是依旧有不少人选择前往这里隐居,这让许多人表示无法理解。为何,大家还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终南山呢?
首先,就是终南山的隐逸传统悠久,这一点在上文中咱们已经具体说过了。其次,是终南山的地理位置特殊,它是秦岭的核心部分,气候、环境之类的都比较适合修行之人隐居。
最后就是终南山的环境保留着比较原始的状态,不像其他的山一样被过度开发。在这种情况下,前来这里的人可以找到地方搭设简陋的屋蓬,开启自己的隐居生活,鲜少受外界的干扰。
不难看出,终南山受隐士欢迎是有原因的。不过近年来,“隐士”越来越多,让人觉得有些奇怪。从网络上的粗略统计来看,已经有上万人前往终南山“隐居”了。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隐士”的成分错综复杂作为“隐士的天堂”的终南山当中有多个茅蓬,隐士们就住在里面修行。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其他国家的。
这些隐士具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出于宗教信仰,冲着这里的宗教文化而来的。一类是前来这里读书、画画,寻找灵感,甚至著书立说的,对于他们来说,隐居终南山是为了更好的研究学问。还有一类则是厌倦了都市的纷扰,想要来深山中放松心情。
总的来说,除了第一类,剩下的两类其实都不能算是完全的隐居,起码和历史上那些隐士有着明显的区别。当然,这类人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隐士,但是好歹未对山中的其他人造成困扰。
可是有些人就不一样了,住在附近的村民都直摇头。这类人根本就不是喜欢终南山的隐逸文化,或者说想来这里过一段时间避世的生活。而是因为终南山的名气很大,前来这里“蹭热度”的。
这些“假隐士”去往终南山的时候,不仅会带上自己的拍摄团队,还会准备各种吸引人眼球的东西。上山布置好背景以后,就拍起了视频或者搞起了直播,让本来安静的终南山变得十分“喧闹”。
在直播或者视频当中,他们将自己包装成了“隐士”,得到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