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疾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金庸有没有告诉你,全真七子都是山东人
TUhjnbcbe - 2024/8/14 17:33:00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最好 http://www.jk100f.com/m/
当年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风靡海内外,王重阳与“全真七子”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大家知道吗,“全真七子”都是山东人,全真道就创立于我们山东的昆嵛山,而且齐鲁文化在全真道创立过程中产生过重要作用。那王重阳是陕西人,他为何要东迈山东传道呢?王重阳,原名中孚,字允卿,入道后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于宋徽宗政和二年()生于陕西咸阳大魏村。因家财被劫、仕途受挫以及对生死的感悟等原因,47岁时开始在陕西终南山一带修道与传教。金大定七年()四月,离开终南山东迈山东传道,于山东昆嵛山创立全真道。终南山距离昆嵛山有几千里之遥,他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原因有很多,但今天在我们看来,其中最重要的还是齐鲁文化中以下因素对他的吸引。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神仙信仰极为浓厚的地区。战国时就盛传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山上有仙人和令人长生不老的仙药。秦始皇时的燕齐方士徐福、韩众、侯公、石生、卢生等,曾谎称见过仙人,到过仙山,并游说秦始皇多次举行大规模的寻仙活动。汉武帝崇信燕齐方士李少君、谬忌、少翁、栾大、公孙卿等,让他们至齐地为自己寻找仙药。除了悠久的神仙信仰,山东还具有浓厚的道教氛围。按照通常的看法,道教产生具有三个主要的文化渊源,即神仙方术、鬼神崇拜与黄老道家。而这三个方面都与齐文化具有直接的关联。作为道教前身的方仙道,其主要活动区域便在鲁南苏北一带,而且第一部道经《太平经》的早期流传亦在这一区域。另外,与其他地域文化不同,齐鲁文化由齐文化与鲁文化两种形态组成,这充分显示了齐鲁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与多元性的特征。全真道发祥地昆嵛山本身就是一个儒、释、道三教并存共荣的典范,儒家的书院、佛教的寺庙、道教的宫观在这里和谐相处、相得益彰。这样的文化环境,比较容易接受提倡“三教合一”的全真道。昆嵛山是全真道真正发祥地对于全真道的产生地,学界目前主要有陕西终南山与山东昆嵛山两种观点。按照宗教学理论,一般说来,一种宗教之所以成其为宗教,必须要具备三个要素,即教主、教义与教众。以此为标准,让我们来衡量一下,全真道是在陕西终南山,还是在山东昆嵛山,具备了这三个要素。王重阳是陕西人,这一点不容怀疑。但王重阳是陕西人,并不意味着他在陕西时就已经成了教主。王重阳在陕西只结交了和德瑾与李灵阳两个道友,只收取了史处厚与严处常两位弟子,总共算起来也不过有四个信徒,当然不能称为教主。王重阳到了山东以后,收取“全真七子”,建立“三州五会”,既吸收了一大批教门精英,又拥有了近万名信众,这时他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教主。教义是一种宗教的基本理论。全真道的基本理论有四个,即“三教合一”、“性命双修”、“功行双全”与“全真而仙”。王重阳在陕西对于以上理论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但当时还不成熟,也没有明确提出来。到了山东以后,在教授弟子与传教过程中,以上理论逐步成熟,并正式提了出来。比如,王重阳在教授“全真七子”时,以儒家的《孝经》,道家的《道德经》、《清静经》和佛家的《心经》为主要经典,表现出了其主张“三教合一”的致思趋向;后来又在为“三州五会”命名时,前面皆冠以“三教”二字,称之为“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和“三教平等会”,才真正明确打出了“三教合一”的口号。又如,王重阳关于“功行双全”的思想得自《晋真人语录》,但他在《玉花社疏》中第一次提出真功真行,这当然是在建立了“三教玉华会”以后的事。再如,王重阳第一次打出“全真”的旗号是在遇见马钰之后,马钰把他延请至家中供养,并建道庵供其居住,在题写庵名时,王重阳名之曰“全真”。以上说明,有关全真教义的这几个方面,都是王重阳到山东后才提出来的。况且,全真教义也并不是王重阳一个人建立起来的,它实际上是由王重阳提出了一个雏形,后来由全真七子逐步完善并最终形成。因此,我们可以说,全真道的教主、教义与教众三个要素,是王重阳到了山东以后才真正完善起来的,也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山东昆嵛山才是全真道的真正发祥地。王重阳仙逝时,全真道还处于初创时期,尚未得到金廷的承认,其传播的范围也极为有限。因此,真正把全真道推向全国、促使全真道达到鼎盛的是全真七子及其弟子们,而他们大多数或是山东人或在山东修过道,都受到过齐鲁文化的熏陶。首先,全真七子都是山东人,马钰、谭处端、孙不二、王处一、郝大通是牟平人,丘处机是栖霞人,刘处玄是莱州人。王重阳仙逝后,全真道经过了一个很长的艰苦时期,全真七子继承王重阳的遗志,坚持不懈在各地传播全真道。金大定二十七年(),全真七子的事迹上达金廷,金世宗征召王处一,又于第二年征召丘处机,使全真道成为被金廷承认的合法宗教。其次,跟随丘处机西行觐见的十八弟子多为山东人。在全真道教史上,真正把全真道推向鼎盛的是丘处机。元太祖十五年()正月,丘处机以73岁高龄西行觐见成吉思汗,劝其寡欲止杀,深受成吉思汗的器重,授予其诸多特权。东归以后,丘处机及其弟子们利用这些特权积极弘道传教,促使全真道于元初达到鼎盛。西行觐见时,丘处机从山东精心挑选了十八位得意弟子随行,即赵道坚、宋道安、尹志平、孙志坚、夏志诚、宋德方、王志明、于志可、张志素、鞠志圆、李志常、郑志修、张志远、孟志稳、綦志清、何志清、杨志静、潘志冲等。以上十八位弟子在元初都得到了统治者的册封,成为促使全真道走向鼎盛的著名高道。在这十八人中,除七位籍贯不明外,尹志平、夏志诚、宋德方等九位为山东人,而且随行前当时他们都在山东修道。全真道早期重要宫观多分布于山东王重阳之后的六任掌教皆为山东人。即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尹志平、李志常。在他们掌教时,全真道正处于上升时期,他们为全真道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这么说,若没有他们,就不会有全真道在元初的鼎盛,更不会有全真道的今天。全真道的修持方式前后有所变化。初创时期,虽然王重阳一直提倡住庵,但全真道的修持方式仍然以游方苦行为主,即使住庵,也一直遵循王重阳所规定的“茅庵不过三间,道伴不过三人”的原则。然而,随着全真道的不断发展,出家信众越来越多,以往的修持方式不仅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成为了全真道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由刘处玄开其端,马钰、王处一、丘处机等一改过去的传统,开始建造规模宏大的道观。金大定二十一年(),刘处玄由洛阳回到山东莱州,以故居为基建造了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武官观,开全真道大建琳宇之先河。金承安二年(),金章宗在召见刘处玄时又赐给他灵虚、太微、龙翔、集仙、妙真五个观额,其中灵虚观即原来的武官观,而其他四个道观也都在今天莱州附近。第二年,马钰东归山东宁海,先后于昆嵛山紫金峰建立起了契遇庵、东华宫等道观。金明昌二年(),丘处机由陕西终南山回到山东栖霞,同样以故居为基建造了滨都观,即后来的太虚宫;后来,又于金泰和六年()重修神清宫与玄都宫。金元之际,因成吉思汗授予全真道诸多特权,全真道一时之间成为亡金知识分子的避难所,大量的亡金遗民遁入全真道以求免灾避祸,这不仅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而且也壮大了全真道的队伍。(李凤森整理文/赵卫东)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庸有没有告诉你,全真七子都是山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