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疾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噪音性聋已升至全球职业病首位,长期暴露于
TUhjnbcbe - 2024/10/3 20:32:00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损害听力的高危因素?该如何避免和防范耳聋的发生?3月3日,在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办的上海健康大讲堂“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专场活动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时海波主任医师呼吁市民提高防聋意识,避免和减少耳聋的发生。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听力残疾者多万人、聋哑人多万。在65至75岁人群中,有30%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而这一数据在75岁以上人群中更是高达50%。

时海波强调,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听力残疾不仅仅是挡住有声世界的拦路虎,还会直接导致认知下降、痴呆、摔倒等各种身心损害。

损害听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药物、噪音、听觉系统退行性病变等,其中噪音是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专家介绍,噪音性聋具有双耳对称性、渐进性,以高频段听力损失为主的特点。短时间接触强噪音后,会出现暂时性的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在脱离噪音环境数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然而,若长时间处于强噪音环境中,内耳听觉器官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造成永久性的听力下降,这就是“永久性阈移”。

大量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高强度(>8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不仅可导致听觉系统损伤,还会使人烦躁、失眠、记忆力减退,影响儿童认知功能,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除职业噪声和军事噪音外,大多数人接触更多的是交通和娱乐噪音,如地铁和公交车车厢、飞机机舱、KTV、演唱会现场等,都属于较高强度的噪音环境。

专家说,目前,噪音性聋已跃升至全球职业病首位,构成显著的公共健康威胁,需要高度重视和警惕。

“听力障碍虽可防可治,但相较于治疗,预防显然更有意义。人耳是非常精细且脆弱的器官,良好的听觉对维持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这就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对听觉的保护,提高对噪音的防护意识。”时海波提醒,“在使用耳机时,要控制音量和时长;乘坐地铁、飞机等交通工具时,要尽量使用耳塞或降噪耳机;噪音环境下的作业者,必须按照职业规范佩戴防护工具。”

此外,建议市民控制烟酒,避免熬夜,定期接受耳科及听力学检查,一旦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来源:上观新闻记者:顾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噪音性聋已升至全球职业病首位,长期暴露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