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随着人口老龄化,眩晕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在中老年人群中尤为普遍。据报道,50%~60%的老年人都曾有过眩晕。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简单来讲就是,大脑发送了个错误的信号,让你觉得天在旋地在转,而实际上周围的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在这种错觉下,出现头晕目眩、身体漂浮倾斜、周围环境旋转等,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系统表现,严重者会出现明显的恐惧感,部分患者还伴有耳闷、耳鸣或听力下降。在解释“眩晕”这个症状前,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人体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保持平衡需要哪些系统参与?
人体的平衡主要是通过前庭、视觉和本体觉三个系统来维持的。(1)前庭系统是感受头的运动以及头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信息,比如在不同维度的转动、加速、倾斜等。(2)视觉系统是负责把眼睛看到的信息传递给大脑,主要是以参照物的形式,反映头部运动状况。比如说你在跑步,眼睛看到马路边的树在往后退,这个信息发给大脑后,大脑就知道了你在向前进。(3)本体感觉系统,也可称为躯体感觉系统。它是依靠肌肉、关节、内脏本体感受器来获取身体的位置与相对运动信息,比如说,在头的运动幅度一致的情况下,本体觉可以帮助大脑区别转头和转身的差异。如果说以上三个系统是小兵,那大脑就是个指挥官,对三种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然后发出指令给相应的肌肉配合维持姿势稳定。眼肌控制眼球转动,使我们在运动中看清眼前事物,骨骼肌调整紧张度,维持身体姿势稳定。所以说维持平衡是个复杂的事情。这其中任何一个或者多个环节受损都有可能引起身体失衡、跌倒。就维持平衡而言,前庭功能在3个系统中发挥主要作用。
前庭这个小东西听上去很高深玄妙,其实就是长在耳朵深部的一个小器官。这个器官很小却很精细,包含3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半规管是3个相互垂直的弧形管道,主要感受头部角加速度运动刺激,椭圆囊、球囊则感受直线加速度运动的刺激。
头部运动呈现正负角加速度时,左右三个半规管内淋巴液呈现出不同角度和速度的流动,半规管壶腹嵴毛细胞纤毛发生位移,细胞兴奋性改变从而产生神经电信号;在直线加速度刺激下(包括重力作用),椭圆囊和球囊内的耳石膜发生逆作用方向的位移,引起毛细胞纤毛弯曲,细胞兴奋性改变产生神经电信号。前庭外周感受器在头位运动中受刺激产生的电信号通过前庭神经传入中枢,基由前庭眼动反射通路(vestibulo-ocularreflexes,VOR)发出信号给眼外肌,使眼球与头部运动反向移动,从而保持视觉的清晰,使人们能在一定限度的运动速度内看清周围的物体;由前庭脊髓反射(vestibulospinalreflexes,VSR)发出信号给颈部、躯干和四肢的肌肉,使其调整肌张力来稳定头部和躯体。在眼动和颈肌、躯干的协调配合下,躯体平衡得以保持。
眩晕的具体症状都有哪些?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眩晕的表现形式也存在迥异的特征。病变部位若发生在内耳,称之为前庭周围性眩晕;病变部位发生在脑部,称之为前庭中枢性眩晕。此外全身性因素以及精神心理因素也会导致眩晕的发生。
1.周围性眩晕:绝大多数由耳部疾患引起,除眼震和可能伴有的听力障碍外,患者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病因包括良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伴眩晕以及急性迷路炎、前庭神经炎等。周围性眩晕的特点有:(1)剧烈旋转性晕感,持续时间短,头位或体位改变可使眩晕明显加重。(2)外周性眼震:眼震与眩晕发作常同时存在;方向多为水平性或水平加旋转性,很少垂直性;眼震强度可以时强时弱;数小时或数日后眼震可减退或消失;向一侧(多与病患侧相反)注视时眼震更明显;若眼震与头部动作有关联,多次诱发后眼震强度会明显减弱。(3)平衡障碍:多表现为漂浮感,站立不稳,可有自发的倾倒,检查静态直立试验时多向眼震慢相侧倾倒。(4)植物神经症状:常伴恶心、呕吐、出汗及面色苍白等症状。(5)常伴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不适。
2.中枢性眩晕:多由大脑、小脑或脑干的血管性病变、肿瘤、感染、畸形等因素引起。可伴有其它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其中大部分病灶位于后颅窝。中枢性眩晕的特点有:(1)眩晕程度相对较轻,持续时间较长,呈旋转性或向一侧的移动感,闭目后可减轻,与头部或体位改变多无明显关联。(2)中枢性眼震:眼震粗大;眼震方向多为单一的垂直(如上跳型;下跳型)和/或水平、旋转型;眼震强度不变;眼震方向和病灶侧多不一致。(3)平衡障碍:站立不稳,多数眩晕和平衡障碍程度不一致。(4)植物神经症状不明显。(5)无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不适。(6)可伴脑功能损害表现,如复视、面瘫、肢体瘫痪、高颅压等。
3.全身疾患导致的头晕/眩晕:几乎全身各系统的疾病都可发生一过性头晕眩晕,而以心血管疾病最为常见。(1)颈动脉窦综合征患者常于头颈部突然转动、衣领过紧或颈部突然受压时迅速出现眩晕,重者伴发晕厥。(2)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于卧位、蹲位突然转为直立位时,可骤然发生眩晕及晕厥。(3)中度或重度贫血患者常在用力或运动时出现眩晕。(4)低血糖引起的眩晕多发生于饥饿时,伴出汗、手抖、全身无力和不稳感,纠正低血糖后眩晕可明显缓解。
4.精神疾患相关性头晕:精神疾患相关的头晕是一个不断更新的概念,以慢性非旋转性头晕为主要表现形式,亦可表现为不易觉察的主观不稳感,同时对运动刺激敏感性增高,不能耐受精细视觉或复杂的视觉刺激。患者通常有敏感、焦虑、情绪不稳定、神经质等,部分患者有精神疾患的家族史以及心理应激因素。
眩晕急性发作怎么办?
1.尽量卧床,取眩晕症状最轻且最舒适的体位休息,闭目,避免噪声、强光等刺激。呕吐严重时,采取舒适的体位,避免误吸导致肺炎。尽量消除焦虑、恐惧心理。
2.对于眩晕程度重且持续时间长,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严重的患者,可使用前庭抑制类药物,尽量不要选择口服给药,而选择静脉给药。急诊常规使用的前庭抑制类药物有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东莨菪碱注射液等,当眩晕以及呕吐症状控制后,要及时停药,原则上用药不超过3天。
3.眩晕急性发作时,也可酌情使用一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例如银杏叶提取物、倍他司汀等,有助于改善内耳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降低眩晕发作的严重程度。
4.酌情使用利尿脱水类药物,例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甘露醇等,可以减轻内淋巴积水状态,从而有效控制眩晕的发作。
5.如果没有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症,可酌情使用地塞米松、甲强龙等,能够有效控制眩晕发作。
6.当眩晕发作控制后,要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前庭神经元炎,要适当使用抗病毒的药物;对突发性耳聋要积极挽救听力等。
在日常生活中,如遇眩晕急性发作时,不必恐慌,及时就医,在医生的病情梳理和对症处理下,多数可以得到缓解。
转载自: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眩晕/前庭医学分会
作者:丁晨茹吴拥真周玉娟王璟
单位:复旦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