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初心聚担当披荆斩棘创辉煌
——医院党委书记王海波
本刊记者韩艳
“好医生的视野,不应局限于治好疾病,而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要把人类面临的身体疾病问题作为目标。把自己从事的专业,当成一生的事业来追求,努力让它走到世界一流中去,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采访中,医院党委书记王海波的这番话让记者印象深刻。
从普通医生到科室主任,再到学科带头人、全国耳科组组长、博士生导师、院党委书记……每一个头衔都是王海波从医之路的见证,也是他一路与自己挚爱的职业紧密相连的纽带。从医30多年来,他不负初心,一路求索,用心、用情守护着病人与专业。
学习+钻研,从跟跑者到领跑者
医院从一个只有20多名医生的耳鼻喉临床科室、一医院,发展成今天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在职职工余人,开放床位张,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预防、急救于一体医院。截至目前已经连续11年位居复旦大学全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前十名。医院在聋病防治、眩晕疾病、耳神经与侧颅底外科、耳显微外科与人工耳蜗植入、鼻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研究、甲状腺与嗓音疾病诊治、头颈肿瘤综合治疗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医院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王海波的这个掌舵人。
年,王海波考入了一所医学专科院校,毕医院工作。然而,王海波的热情并没有因此冷却。相反,他珍惜每一次手术、每一个临床实践。为了多接触患者,他住进了科室旁边一间闲置的小仓库里,这样一来,只要晚上有患者就诊,他就能第一时间来处理。正是这段时间,他接触到了大量的耳鼻喉危急重症患者,为他以后实践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年,王海波考取了山东医科大学的研究生,选择主攻耳神经外科以及侧颅底外科。研究生毕业几年后,有着强烈进取心的他,自费申请去瑞士苏黎世大学深造,师从UgoFisch教授学习耳科专项知识。UgoFisch教授是国际侧颅底外科的开拓者,王海波成为了他的第三位中国门生。
在瑞士进修期间,王海波只要一有时间就扎进图书馆,猛读猛看猛复印。以至于复印的材料太多,常常把复印室的纸张都用光了。而他回来时除了脑子里满满的前沿治疗理念,随身携带的是几大包沉重的复印资料。
回国后,王海波以临床为本,按照国际标准规范开展各种中耳手术以及听力重建手术,在手术方式、手术材料等方面和国际保持一致,使中耳手术干耳率、听力重建情况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最早在国内开展内窥镜下桥小脑角微创手术,被鉴定为耳神经外科领域的创新性成果,获得美国SACKLER中国医师年度奖;年,在山东省率先开展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填补了山东省内空白,开启了山东省防聋治聋工作的序幕;年,作为主要发起人,牵头中国突发性耳聋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获得重要成果,获评中华医学会成果一等奖……无论是手术的例数、难度,器械设备的先进程度,还是在国际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王海波率领的耳鼻喉团队已经完成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转变。
年,在全省卫生事业改革背景下,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安排,以王海医院耳鼻喉科团队医院,医院医院,省政府提出了“专科做大做强,综合做精做细”的改革发展要求,这种天然的“改革”“创新”基因,为医院日后的发展道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们以“改革”为利器,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大胆选人用人、鼓励干事创业、营造发展氛围;他们以“发展”为目标,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放眼全球、敢于争先,将引领行业发展作为奋斗目标,谋求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医院的掌舵人,党委书记王海波深谙“改革”之道,并为之付出了半生心血,带领全院干部职工真抓实干,将这条不平坦的路走得越来越宽,成为业内的领跑者。
大胆求索:设立国内第一个眩晕病学科
提起医院,除了专业性和权威性,还让人交口称赞的必有一条,那就是当家人王海波大胆求索,在年设立国内第一个眩晕病学科。
据了解,有60%~70%真正的眩晕疾病属于耳鼻喉科的范畴。但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患者在出现眩晕后往往不知道去哪看,或者扎堆神经内科当“脑缺血”治疗,或者辗转多个科室却找不到原因,因治疗不深入,造成大量漏诊、误诊。
年,现在的眩晕疾病科主任、我国著名眩晕疾病专家张道宫刚刚毕业,王海波找他谈话,告诉他准备筹备建立这个专业科室。“我记得特别清楚,王院长跟我说,《耳科学》书的第一页第一句就写着,耳科是研究听力和平衡医学的学科。平衡医学占了耳科的半壁江山,但却远远落后于听力学的发展。这件事我们必须把它做起来。”15年后,张道宫还忍不住赞叹这一战略性规划的前瞻性。如今医院眩晕疾病科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接诊患者最多的专业眩晕科室,年门诊量余例,年住院患者例,年眩晕外科手术台,是国内开展眩晕手术最多的科室。迄今已诊治眩晕患者达20万例,有效率达98%以上;代表国际最高水平的眩晕疾病学术组织巴拉尼协会,医院的樊兆民、张道宫位列其中,并连续四年在年会上发言并主持会议。
梅尼埃病是耳科一种典型疾病,反复发作的眩晕是它的突出症状。过去,国际上通行的外科治疗办法包括前庭神经切断、迷路切除等,但这些手术往往副作用大,患者在解决眩晕问题的同时,往往也会伴随着一些听力、平衡功能的丧失。年,医院开展的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半规管阻塞术,改变了这一历史。通过阻塞3个半规管,可以达到跟传统手术相同的效果,同时还能把副作用降到最低。迄今,医院已经开展了余例这样的手术,解决眩晕问题的比率能达到98%,这个手术方式已经写入中国最新的梅尼埃病诊治指南。
“过去年中,治疗眩晕病所有的方法都是外国人提出来的,一共3种手术方案,至今还在不断被沿用,不断被改进,但理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而我们提出的这种手术方式,基本上可以取代过去的两种手术方式,是质的飞跃,是理念上的改变。”说起这项创新,王海波自豪地说。
吉林患者林建国(化名)就是该技术的受益人。此前他饱受梅尼埃病困扰六年,跑医院,一天要吃20多片药来控制,却找不到可以根治的方法。“头晕,耳鸣,生不如死。”林建国回忆说,他偶然在网上搜索到该技术后,抱着试一试的最后希望赶来。如今,已过去了六年,这种病再也没有困扰过他。
“梅尼埃病发病率十万分之四十,放在中国这是个很庞大的群体。”据张道宫介绍,年,医院又在国际上率先开展半规管阻塞联合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治疗晚期梅尼埃病,在控制眩晕的同时,提高病人的听力,并减轻耳鸣,一次手术的同时解决病人眩晕、耳聋和耳鸣的三大症状———这是完全由中国人创造的手术方式。业内认为,这一手术也将成为现代眩晕外科的经典代表,也标志着以保留和重建功能为特点的现代眩晕外科理念的形成。
“我们治疗疾病,是使用破坏性手段把疾病治好就行,还是治疗疾病的同时必须为患者保留原有功能,在我眼中,这就是旧理念到新理念的转换。”王海波这样解释技术变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集思广益搭建联盟,让更多患者受益
“搭建‘全国耳鼻喉专科联盟’这个平台,是想把耳鼻喉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召集起来,集思广益,互相取长补短,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说起搭建平台的缘由,王海波的初衷很朴实。
年12月2日,由医院发起的全国耳鼻喉专科联盟在济南成立,该组织是全国目前最大的集医疗、科研交流为一体的新型耳鼻喉专科医疗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医院进行“会诊”。
“在这一平台上,一医院之间进行病例探讨、远程诊疗,或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免去了患者的奔波之苦。同时,医院的合作,医院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重大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及多中心的科学研究水平,对于探索形成集约化、协同式的医疗资源合作、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地促进我省及跨区域范围内的耳鼻喉专科的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水平。”王海波介绍说,“联盟最初建立是为了医改分级诊疗的要求,但从国家层面来说,研究危重疾病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这种多中心的集中研究,将能得到对某种疾病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挽救一个病人,也就挽救了一个家庭。”这是采访中王海波提到最多的一句话。他的医者仁心加快了山东省的聋哑儿童得到救治的速度,“医院的社会责任。”
据了解,在山东省开展人工耳蜗救助工作中,医院承担了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工耳蜗救助手术。“人工耳蜗植入工作不只在山东,也已经扩展到了青海、海南,我们的人工耳蜗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除人工耳蜗救助外,医院还在小儿先心病救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心血管外科乔彬专家团队赴云南、青海等边远贫困地区开展先心病儿童筛查工作。目前已经有多批来自边远地区的先心病患者前来就诊,都被成功治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
“十四五期间,医院将继续推动各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医院将发展成具有张以上床位,学科门类齐全、技术服务领先的研究型、医院。”
发展至上,学科管理和人才选拔严要求
医院的发展速度让业内侧目,这是王海波发展至上的学科管理和人才选拔方式助推的结果。自建院以医院管理、学科建设等领域的创新力度,通过治理框架的完善和体制机制层面的协调营造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成为各条战线成果涌现的源头活水。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王海波早在十多医院管理理念。他始终认为管理制度中要“以患者为本,以员工为本。要把两‘本’有机结合统一。”对员工的管理,王海波打破了论资排辈的固有格局,主张让能者上,平者让。“我们要放手大胆去培养年轻人,激发年轻医生的事业心,而主动强烈的事业心才是个人成长重要的动力。要给想干事的青年医生提供机会,给干成事的人以鼓励。”切实保障了他们能够获得全面施展才华、成长成才的机会,这也是医院管理的魅力所在。
在这样的氛围下,医院逐渐形成了为业界同行所称道的学术风气。在这里,团队成员之间默契协作,大气包容,“一山容几虎,几虎个个强”的学科比比皆是。医院耳科中心主任樊兆民同为耳科专家,几十年来相互支持,共同将耳科推向全国一流,为医院上下树立榜样,在全国同业传为佳话。在这里,没有论资排辈、迁就照顾,没有隐形台阶、部门壁垒,优秀人才“直升提拔”的医院营造年轻精英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
在科室、医院里,王海波对年轻人不拘年龄、资历选拔培养的同时,要求倍加严格。他带的研究生在研究所和科室轮转,没有任何特殊待遇。他说话很尖锐,把研究生、医生训哭是常有的事情,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直接、不留情面”,对此王海波淡然地说:“这是别人给我留情面,更多的人说我不近人情,但我不想说含糊的话,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做错了事情一定要当面说,这份职业容不得我们半分迁就。这是我的学科管理理念。”
但就是在这样严厉的氛围中,这里的主治医生可以带领正高、副高医生团队,这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下,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医生脱颖而出成为业务骨干。如,年,医院头颈外科博士毕业的徐伟,接到的第一份任命即是头颈外科专业组组长,如今,医院院长、头颈医学中心首席专家;年博士毕业的韩月臣曾任第十届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耳神经-侧颅底外科主任、耳科中心负责人;入选“-中国名医百强榜”的眩晕疾病科主任张道宫;已独立完成余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听觉植入科主任徐磊等等。他们的临床诊疗技术和水平很多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医院率先开展了耳鼻喉三级、四级学科建设,医院耳鼻喉一个专业细分为耳神经-侧颅底外科、耳内科、眩晕疾病科、听觉植入科、头颈外科、嗓音疾病科、咽喉科、鼻外科、鼻变态反应科等15个专业科室,各专业得以获得纵深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创新采取手术小组工作模式,手术医生、护士、麻醉师双向选择,形成固定组合,手术小组成员间配合默契,为攀登高难度手术奠定基础。
“医院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培养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我们营造唯才是举的创业环境,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好的竞争应是向竞争对手学习,在竞争中互相勉励进步,推进整个学科向前发展。”王海波几句简短的总结,让我们得以窥见医院迅猛发展的某些密码。
从年建院之初一医院,到如今在全国占医院。医院以静水深流的意志默默耕耘,它的“成功”建立在群众患者的口碑上,写在无数耳鼻喉患者的康复病历之中。面对未来,王海波说,他的目标是建立世界医院,同时也是一所真正以患者为中心,拥有良好体医院。
王海波,男,中共党员,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山东省首批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首批科技领军人才,第二届国家名医,医院党委书记。
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副组长,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副总编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耳鼻喉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理事会副会长,山东省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耳鼻喉研究所所长,山东省听觉与平衡医学工程实验室主任,FISCH国际显微耳科基金会山东省培训中心主任。
现任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9版)编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3版)编委。
我国知名耳鼻喉专家,专业方向为耳科学、耳神经及侧颅底外科学,在耳聋、耳鸣听力障碍、眩晕疾病等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技能及相关学科知识。在解决疑难、复杂、危重疾病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拥有多项国内首创及领先的防治技术。多次参加中央保健局专家会诊工作。
主持国家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卫生部科技重大专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约二十项,发表SCI论著一百余篇。
曾获评为山东省科技卫生创新人才、美国SACKLER中国医师年度奖、年度中国耳鼻喉医师名医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