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健康中国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在北京隆重举办。通过评选媒体年在健康科普领域的优秀报道和科普作品,发挥媒体在“健康中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中的作用,旨在向大众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进一步贯彻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和《健康中国行动(—年)》提出的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等任务,从而不断推动健康中国行动落地生根,普惠广大人民。
活动中,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晓峰做了主题演讲,介绍了我国疫苗发展的百年历史和中国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演变过程。同时,对近年来威胁儿童健康的一些常见疾病与就医的负担进行了分析。
专家表示,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病因。肺炎球菌也称为肺炎链球菌,经常存在于正常人的鼻咽部,一般不会致病,但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极易侵入到身体多个部位。由于肺炎球菌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播形式较为隐匿,很多家长对肺炎球菌性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得肺炎球菌疾病成为被遗忘的儿童健康杀手。
“对于儿童来说,初生至1周岁间的婴幼儿因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身体抵抗力差,是感染肺炎球菌疾病的高风险期。”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表示,在儿童肺炎中,肺炎球菌是主要致病菌,约一半严重的儿童肺炎由肺炎球菌引起。虽然宝宝刚出生时,受母传抗体保护,帮助其抵抗常见细菌和病毒的侵袭,但是母传抗体会在宝宝6个月后消耗殆尽,于是就给肺炎球菌提供了绝佳的入侵机会,一个咳嗽或喷嚏都有可能将肺炎球菌传给宝宝,严重威胁其健康和生命。
婴幼儿一旦感染肺炎球菌,容易发生一系列侵袭性或非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传播或定植的肺炎球菌穿越粘膜屏障,会引起非侵袭性疾病,如中耳炎、鼻窦炎等;也可以直接侵入血液,引起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如脑膜炎、败血症等;其中,肺炎球菌性脑膜炎严重可导致耳聋、瘫痪、智力低下等后遗症。
“婴幼儿通过疫苗接种,可大大增强抵抗肺炎球菌的能力,个体接种率的提高还有利于形成整个人群的群体免疫效果,从根本上控制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曾光教授表示,由于6月龄到1岁儿童是肺炎球菌疾病攻击的主要对象,建议家长们尽早在孩子6周龄时给宝宝开始预防接种,在6月龄前完成肺炎球菌疫苗的基础免疫。及早进行预防接种,为宝宝构建起免疫屏障,保护适龄婴幼儿远离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球菌疾病。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安全的手段。然而在我国,公众尤其是广大儿童家长对肺炎球菌疾病的预防意识薄弱,为此曾光教授呼吁,加强肺炎球菌疾病的科普工作,创新疾病内容科普形式,帮助大众树立“预防胜于治疗”的观念,将预防接种的重要性传递给家长,助力每一位宝宝赢在健康起跑线上。
辉瑞中国疫苗市场部负责人车艳博士表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肺炎球菌性疾病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通过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作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辉瑞在疫苗生产过程中遵循最严格的标准,从产能、进口频次、库存等多方面保障疫苗供应。为了保护更多的孩子,将不断创新并积极推动公众健康知识的传播。通过多学科专家合作,通过全媒体,积极开展疾病预防的宣传,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重视;通过倡导预防接种,保护更多孩子的健康,助力健康中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小蒙)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