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诗人辈出的时代,著名的诗人就达几十位之多,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等著名的诗人。他们舞动着手中那如椽巨笔,在大唐的诗坛留下了无数华美的篇章。
有这么一位诗人,在当时极其著名,甚至连诗仙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不由得写出“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样的诗歌,表达出对他的仰慕与敬爱之情。
这位诗人就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孟浩然,他生于公元年,稍早于李白(),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和古代的其他文人一样,孟浩然也想通过科举入仕。在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孟浩然来到当时的首都长安游宦,相传,有一次他到好朋友王维家里做客,一会儿听说皇帝唐玄宗也要到王维的家里,王维于是连忙让孟浩然躲起来,以免惊了圣上,唐玄宗和王维交谈了一会儿,王维终于找到机会向唐玄宗推荐了孟浩然,并且让孟浩然出来参见玄宗皇帝。唐玄宗也是早闻孟的诗名,于是让他献诗,孟浩然于是拿出了《岁暮终南山》这首诗,“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唐玄宗看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两句诗后大发雷霆,认为明明是孟浩然自己不来“求仕”,怎么能说成被抛弃呢?孟浩然于是没有得到赏识而回到家乡过起了隐居生活。
其实孟浩然在诗歌领域尤其是山水田园诗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当时他和王维齐名,后人把他们的诗歌流派称为“王孟诗派”。
落花第五首:《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的诗名为《春晓》,但是又有人考证认为这首诗应当叫《春晚》,此处按照通行的说法。
这首诗是许多小孩在咿呀学语时就开始诵读的诗歌,入选了《千家诗》和《唐诗三百首》这样的蒙学读物书籍中,由此可见其传唱程度之广。
菊花第四首:《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是作者记述一次到友人家中做客的经历,首联写了作者到“故人”家中的缘由;颔联写了“故人”田庄周围怡人的景色,赏心悦目;颈联写了席间亲密无间的畅谈;尾联写了下次相约的时间。
整首诗的语言清新明快,从容自在,并把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法融于其中,代表了孟浩然的诗歌风格。
第三首:《岁暮终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首诗虽然有上面一个故事,但是现在也有人认为应当是作者没有得到唐玄宗的赏识,落第还乡之后所作。
前面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科举制度不合理和怀才不遇的一种抱怨,结合孟浩然的一生,其中的悲愤之情不言自明。
古称“八百里洞庭湖,烟波浩渺”第二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此诗一作《临洞庭湖上张丞相》,又作《临洞庭》。张丞相即张九龄,是唐玄宗时期的名相,也有说张丞相是张说。这首诗也是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
前面四句描写了洞庭湖烟波浩渺的壮观景象,接着颈联笔锋一转,表达了自己想积极入仕可是又没有人引荐的苦闷之情,尾联则用了姜太公垂钓渭河之滨的典故隐隐表露出自己求仕不得的心迹。
第一首:《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岘山,在今湖北襄阳,是襄阳的一处著名景点。诸子,即作者的诸位朋友,这首诗是作者隐居襄阳时和友人同登岘山所作。
诗的首联借登临岘山而抒发吊古伤今之情,写得意趣深远,颇含哲理,引人深思;颔联承接首联,接着写了江山胜迹,我辈登临之况;颈联写了汉江中的鱼梁洲和古大泽云梦泽的景象;尾联借古伤今,表达自己对羊公(即羊祜)怀念之情。
上为电子书《孟浩然集》,主要收录的是他的诗歌,有不少名篇哦,喜欢的童鞋不妨打开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