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疾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恩德相结是知己,腹心相照是知心,
TUhjnbcbe - 2025/4/12 20:22:00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vxbdf/
天心-.3.27

如是我说

有知音的人是不会寂寞的,因为无论他们身在何处,身与气都会遥相呼应,而有距离的情感是最美的!听印竹、印安如是我说,愿您也能把身边的每一份亲密关系都变成知音,淡淡的却绵绵不绝,远远的却永恒守望!

印安说古人把“知音”定义为:“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其境界,在恩德相结的“知己”和腹心相照的“知心”之上,可见“知音”难求。难怪高山流水的故事千古流传,历久弥新。

印竹说知己是红尘中的恩深义重;知心是闺房里的亲密无间;而知音则是生命能量的同频共感,为我们呈现的是人与人遥相呼應的距离之美!

一说到知音,我们就会不由得想到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列子》有记载: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巍巍兮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试想,如果那一年的八月十五,俞伯牙没有被晋王派到楚国出使,也许他终身都是在官场上“势力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如果在他们相约好的那第二年的八月十五,倘若当年子期在,不使瑶琴碎成花,倘若不是子期骤然离世,伯牙也不会有那样的千古伤痛,令人说破琴。如果说知己可以成为事业伙伴,知心可以成为生活中的闺蜜,那么知音无疑是灵魂的伴侣。

知己常建立于恩德相结,知心常建立于腹心相照。知己和知心,都是建立于浓烈与缠绵的情感中,是相互缠缚亲密无间的。而知音则是哪怕你在远方,我们都声气相求;知音是相见亦无事,不来忽忆君;知音是灵魂间的隔空交感;知音是见或不见,我都在那里。

我喜欢人与人的交往中如微风轻拂水面、无粘无着的温暖感觉,我认为人与人的交往或合作,甚至是挚爱亲人,本该是有距离的。太过粘着的情感,会给人压力,甚至让人窒息。知音,是别人需要我时,我会在第一时间感应到,而平日里还是应各自遵循着自己的生命轨迹前行。

世人常常感叹知音难觅,是因为在世俗的眼里,相亲相爱就是要你一刻也不能离开我的视线,我只有把你牢牢的抓住,我的心里才踏实。殊不知,在你越想牢牢的把握住这份亲密关系的时候,你的心也会变得越来越沉重,彼此间的亲密将会渐渐的成为负累。也许相爱的两个人,面对面的坐着,内心却是寂寞的。而唯有放弃主宰,为彼此的心松绑,才能真正长长久久的在一起!

有知音的人是不会寂寞的,因为无论他们身在何处,身与气都会遥相呼应,而有距离的情感是最美的!如果你能把身边的每一份亲密关系都变成知音,淡淡的却绵绵不绝,远远的却永恒守望!

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进千家万户……

经典诵读

有远大的志向,而且能够经受困难磨砺的人才能成就大业。听雷磊老师经典诵读《颜氏家训》为你讲述如何达成远大志向~

《颜氏家训》节选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今天《颜氏家训》说的是有志向的,就能因此磨炼,成就大业;没有成就功业志向的,从此怠惰,就成为庸人。

这段话让我想起了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联中涉及到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破釜沉舟的项羽和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秦朝末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下令让士兵每人带足三天的口粮,砸碎全部行军做饭的锅,轻装上阵,大军渡过河流后,他又下令士兵把船都砸沉,断了大军所有的退路,将士一看如果不达成打胜仗的志向,他们也活不成了,于是个个奋勇杀敌,终于以少胜多,楚军大败秦军,最终楚国灭亡了秦国。这就是所谓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越王勾践被吴国所败,为夫差当马夫,脱鞋等,受尽折辱。回国后,时刻不忘吴国受辱的情景,他睡觉时,躺在乱柴草上,夜夜不得安眠。他在自己室内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尝尝苦味,提醒自己勿忘耻辱。他率领百姓励精图治,终于用三千精兵灭亡了吴国。

孩子需要从小立下高远的志向,并且达成志向的过程中需要经受住苦难的磨砺,才能玉汝于成。正如“亚圣”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成就大业。如果没能耐受住艰难困苦,遇难则退,则难以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较大的成就,最终只能成为一介凡夫。

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

诗歌赏读

隐士自古就带有几分神秘色彩,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后,隐士之风盛行。到底隐士是怎么样的?且听雷磊老师诗歌赏读唐代隐士太上隐者的《答人》~

隐士自古就带有几分神秘色彩,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后,隐士之风盛行。到底隐士是怎么样的?今天我们要赏读的是唐代隐士太上隐者的一首《答人》。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诗: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我偶尔会来到松树下,头枕石头睡觉。深山中没有日历,所以到了寒气消失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是哪年哪月。

这是唐代时隐居终南山的太上隐者所作的一首诗。据《古今诗话》记载,这位隐者的来历为人所不知,曾有好事者当面打听他的姓名,他也不答,却写下这首诗。

诗的头两句“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这与其说是“答人”,不如说是传神的自题小像。“偶来”,说明其行踪显得多么自由无羁,不可追踪。“高枕”,则见其恬淡无忧。“松树”、“石头”,设物布景简朴,却富于深山情趣。

在这“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山中,如同生活在想象中的远古社会,已经不知道时间的概念。“寒尽”二字,还有《桃花源记》中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见诗中人不但在空间上独来独往,在时间上也是无拘无碍的。跳出时空外,自成一格。到这里,“太上隐者”的形象完成了,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五绝无闲字易,有余味难。”(刘熙载《艺概》)五绝没有一个无用的字容易,但是能写出余味无穷的感觉实在是太难了!这是一篇绝妙的“答俗人问”。只不过其回答方式更为活泼无碍,更为得意忘言,令人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感。

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

讲师简介

付健(印竹)萃辰天心国学传播集团总裁

萃辰天心国学传播集团总裁,中国国学院执行院长,成人教育专家,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自年创办萃辰天心书院,先后在书院开讲《金刚经》《心经》《史记》《道德经》等经典课程,并倡导开设中国式礼拜——半日禅修,研发首创“明心见性香茶花”系列课程,并在CCTV接受著名主持人陆一鸣采访,畅谈国学,著有自身感悟散文集《跟随》一书。

国学不仅是知识更是能量,相信国学的力量!——付健

陈伯安(印安)萃辰天心书院院长

文化学者,诗词联赋作家。曾任武汉市洪山区教育局局长、江汉大学武昌分校副校长、武汉工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等职,现为萃辰天心书院院长。已出版《思维的技巧》《伯安百说》《读书趣话》《联语哲思》《新武汉三字经》《横山联唱》《南山窖雪》等文学专著,参与主编《古今绝句鉴赏辞典》(任副主编)。任萃辰天心书院院长以来,在书院亲授国学经典多部,言传身教,影响广泛。

雷磊萃辰天心书院常务副院长

萃辰天心书院常务副院长,武汉作家协会会员,潜玩诗社社长。在天心书院受国学经典熏陶8年,通诗词歌赋。已在书院开讲国学经典入门课程,并多次为出国留学生讲授国学一对一课程,曾为“新东方”学员讲授国学课程。

国学教给人一种看待事物的角度,一种待人处事的态度,一种立身处世的智慧,一种心灵空明的解脱。——雷磊

天心

一个家庭的文化,是家庭的基石,是家庭沟通的重要媒介,是家庭和乐美满的关键因素。

国学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学习圣贤经典,增长智慧能量。

和家人一起快乐的亲近国学,进而促进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提升。

这就是我们做《天心》的初衷,让国学智慧走近千家万户。

赶快

1
查看完整版本: 恩德相结是知己,腹心相照是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