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疾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从空谷幽兰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传统文化
TUhjnbcbe - 2025/4/19 17:49:00

三十年前,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在终南山寻找隐士和修道者,并写了《空谷幽兰》一书,记录了八十年代秦岭终南山一带修行者的生活和心得。引起海内外诸多爱好传统文化者的兴趣。时至今日,许多隐者,依然在终南山的山山水水间居住。古有终南捷径,今有终南隐士,成了八百里秦岭的独特人文景观。

从空谷幽兰自然就想到了陶渊明(魏晋)的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虽然此山非彼山。然隐逸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尧舜之时的许由,巢父,不食周之粟的伯夷叔齐,秦汉之际的商山四皓都是有名的隐士。隐士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独特群体。二十四史大都有《隐士传》或《隐逸传》记载。

老子曰道贵隐。《道德经》之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孔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当然,即使是隐,也有“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之说。东方朔之大隐也,游戏人间,庙堂之上。严君平隐于卜肆之间,通神通灵。陈抟隐于山野云巅,梦游羲皇。

今之终南,动辄千万,摩肩接踵。不知所隐者何?又有何所隐?

兰之为花之君子,文人雅士多所爱之《离骚》中多歌兰花: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贤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匆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从古至今,寄托了灵魂的信仰和追求。

从空谷幽兰到南怀瑾国学传播到诗词大会,到汉服的爱好复兴。传统文化在诗词歌赋中,亦在空谷幽兰中。近日之流行“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道不远人,人无异国。青山一道,同担风雨。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又勾起国人之传统文化兴趣。

传统文化之美,不仅文笔之雅,文词之美,人文关怀,情同天地。庄子云: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空谷幽兰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