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一聊起《红楼梦》,提到的第一个人,总是妙玉。
大概是因为两件事,让我“中了毒”吧?
第一件是喝茶,“一杯为品,两杯为饮,三杯为牛饮”。
第二件是雪中梅花。
仅此两件事,一下就把妙玉说的清雅脱俗,出尘似仙了。
我不喜欢悲剧人物“甄士隐”,更不喜欢世间浊物“贾雨村”。所以每次聊《红楼梦》都很少提及这两个人。
尤其“甄士隐”,虽然曹雪芹开篇就说“要隐去真事”,用谐音取名“甄士隐”,但我第一次看《红楼梦》时,竟鬼使神差地把他默认为“真隐士”。因为这个误导,我格外不喜欢“甄士隐”,而对什么是“真隐士”充满了好奇。
我那时最朴素的想法就是像妙玉那样冰清玉洁的小道姑。
所以,格外喜欢妙玉。
因为在我的心里,妙玉就是出尘隐逸的仙子。
中国古时受儒家和道家的影响最大,谦让和不争的主张,造就了悠久的隐逸历史。
但是,细思林林总总的隐逸人物,有的是真隐士,但更多的是假隐逸。
说到假隐逸,
一是为沽名钓誉。
像最早的隐士许由,拒绝尧帝禅让给他的帝位,而且怕俗务脏了他耳朵,用河水洗耳,留下许由洗耳的美谈。还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以及助纣为虐的商山四皓,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沽名钓誉。
二是以退为进。
从唐代流传下来一个典故叫“终南捷径”,说有人考中进士,却要去过隐逸生活,躲到离长安很近的终南山隐居,可让清名传进宫中,彰显出不争的高尚品格,以期博取更大的功名,孟浩然和李白都曾走过“以退为进”的终南捷径,只是孟浩然一直喝没有走通,留下终身遗憾。
真的隐逸生活,有三个代表人物不得不说。
一个是,“财务自由型”的范蠡。
范蠡帮越王勾践复国,急流勇退,放归自我。携西施泛舟湖上经商,富可敌国。留下中国最早的“商经”,被誉为文财神。
二是快乐自由型的东方朔。
正是他提出“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理论,他就是大隐隐于朝的践行者。
大隐隐于朝的东方朔,幽默诙谐成为相声鼻祖,更有传说他上天三偷仙桃,寿长万年,成为寿星。相声和寿星两个标签当一起,一下就能让人想到一句话“笑一笑十年少。”
三是精神至上型的陶渊明。
他是隐逸诗宗,把隐逸生活,用诗分享给大家。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中“飞鸟相与还”一句,告诉大家,真正的隐士是心已经跟周朝的一切都相融相契,连飞鸟都跟着出入相随。只有这样才能体味出隐中真味,所以才会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飞鸟相与还”,让我想起鸥鹭忘机的典故。
只有做到鸥鹭忘机,“飞鸟相与还”的程度,你才会真正懂得隐中真味,是个真正的隐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