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活在世,不过是图碎银几两罢了,这句话也体现了很多人的价值追求。
但是也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在历经艰辛,终于达到自己预期目标的时候,在终于功成名就之时,突然看破红尘,厌倦了功名利禄的争夺,从而一心想要了断俗世的恩恩怨怨,固执的要入佛门圣地参禅礼佛。
来自广东身家过亿的巨商刘景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家境贫寒,辍学帮家
年,刘景崇出生在我国广东省新兴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家庭条件一般,只能勉强糊口。
因为这个原因,刘景崇的父母希望他能够好好读书,坚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希望刘景崇能够好好读书,有一天可以出人头地,生活的不那么辛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刘景崇看着父母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的身影,无论如何也不能安然地坐在教室中学习,那个时候村中很多的同伴也早都辍学回家帮着父母做事情,分担家庭的重担了。
因此,刘景崇也就早早辍学回家务农,希望能减轻父母的压力。
务农生活一直持续到刘景崇青年时期,而刘景崇注定是个不甘于平凡的人,某日,在干完农活后,他突然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难道我的一生就只能与这片黄土地相伴而过了吗?
不甘如此平庸地度过一生的刘景崇决定要外出闯荡一番,心动不如行动,刘景崇只身来到了广东佛山,寻找谋生之道。
从零开始,身家过亿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为学历太低,刘景崇找工作时屡屡碰壁。最难的时候,找不到工作,口袋中又没有剩余的钱,他甚至只能乞讨,靠别人的施舍度日,看尽世态炎凉。
但是即便生活如此艰难,刘景崇心中也从未放下过改变命运的想法,他在积蓄着力量,只等到机会来临时就爆发。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景崇的一腔热血得到了一家服装厂老板的赏识,老板给了他一个销售的工作。
销售很辛苦,刘景崇从农村出来,身上带着淳朴人民肯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他很珍惜这份工作,别人都不愿意做的工作,他愿意,不怕苦、不怕累,始终冲在第一线。
做销售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人,刘景崇因此得以结识很多成功人士,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吃苦耐劳、聪明能干,刘景崇的老板十分赏识他,很快提拔他担任服装厂的总经理,这时刘景崇的年薪已经高达百万,实现了他最初的发家致富的目标。
刘景崇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他并不满足于现状,多年的工作经历不仅给他积攒了很多人脉,还让他深谙经商之道,对经商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因此,刘景崇果断地从公司辞职,准备自己创业大干一场。
刘景崇先是联系了自己的好友,拉拢好友与他一起合作开办了一家礼品公司。不得不说,刘景崇是个十分有经商头脑的人,创办公司之后,他没有闭眼盲干,而是有谋划、有策略的步步为营的带动公司发展。
当时任谁都没有想到,两个“毛头小子”居然真的把公司做起来了,甚至第一年的利润总额就达到了万元。
公司逐步走上了轨道,刘景崇也越来越忙,他要紧盯瞬息万变的商业战场,为公司的发展制定战略,最忙的时候,他没有时间睡觉,没有时间吃饭,常常累到趴在办公桌上睡觉。此时的他身家百万却没有片刻的时间放松脚步享受生活。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刘景崇的成功,他所创造的财富也是他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汗水、更多的努力。
刘景崇的聪明才智在商业领域得到了充分发挥,几年过去,公司发展的蒸蒸日上,生活也越来越富足,身家过亿的他俨然已经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改变命运的梦想。按照一般人的观念,刘景崇现在应该很满意自己的生活。
功成名就后的迷茫
而刘景崇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却说:我没有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好,我觉得我的生活就像是一个圆圈,永无止境地在重复着,换房子、换车子……,不知道归途在哪。
刘景崇的思考就像是那个困扰了很多哲学家的一个终极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在刘景崇十分迷茫的时候,他和妻子之间的感情也开始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此时功成名就的刘景崇,已经通过自己的一番努力,改变了家人的生活,让年迈的父母不再经受物质的磋磨,让妻子儿女生活富足,没有物质烦扰。
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这个阶段的刘景崇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精神层面的需求。
将灵魂寄托在终南山
而刘景崇的妻子却是依旧沉浸在世俗的美好之中,喜欢买包、想要换豪宅、开豪车。妻子不能理解刘景崇的超脱,刘景崇不能理解妻子的世俗,两个人之间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就在刘景崇因为自己与妻子的精神世界不相同而感到百般无奈的时候,他意外来到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地方——终南山。
因为公司团队要到终南草堂拍摄一组中草药的纪录片,刘景崇就跟着团队来到了终南山。终南山在我国陕西省秦岭中部的一段,因为这里环境十分幽静,自古被誉为是“隐居圣地”。
有人说,在终南山生活着一群隐士,这个群体中可能有出彩的画家、有渊博的学者、有善辩的哲学家,也有着一群看淡红尘只追求内心的恬静的道士、隐士。
这些人在这里过着最朴素的生活,自给自足,像是完全地与外界隔绝。他们可能在这里待上三五年,也可能待十年、二十几年,甚至是余生都在这里度过。
曾经有记者来到终南山,采访在这里隐居的人们,他们说,终南山跟南方山脉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没有毒瘴气,这是因为几百年来,在这里修炼的隐士让这里形成了一股独特的“仙气”。
只有在这里,才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远离城市车水马龙喧嚣的片刻宁静。
刘景崇来到这里,也是深深地爱上了这里。在这里,他可以短暂地忘记与妻子的不合,忘记世俗的眼光,让自己的心得到洗涤,让自己无处安放的精神世界暂时有个寄托。
拍2个月之后,团队发现拍摄出来的样片跟预期想要的结果不一样,团队决定暂停拍摄,全员返回。
返回到城市之中的刘景崇发现自己已经不能跟这个世俗功利的世界和平共处,身边的朋友、家人都在谈论着金钱、房子、车子这些让他十分厌倦的东西,他十分想念在终南山待的那两个月的生活。
也是在这个时刻,刘景崇突然明白了他想要追求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告诉父母和妻子他想要暂时放开公司的事务去山里住一段时间。
这个时候刘景崇的家人还完全没有意识到刘景崇内心的真实想法,只当作是他平时工作压力太大了,想要去山上躲两天的清闲。
因此,不仅没有人阻止他,甚至还十分地支持他去终南山上住一段时间放松下心情。就这样,刘景崇再次来到了终南山。
终南山宛如与世隔绝了一般,在这里没有电、没有暖气,人们依照最质朴的方式生活。
适应了大都市繁华便利的人一般无法忍受这样枯燥的日子,但是对于刘景崇来说,正是这样的宁静让他找到了自己。
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生活中不需要任何的电子产品,甚至是不需要时钟,每天天亮起床,早上去山上捡木材生火做饭,一天只吃一顿饭,饭食也很简朴,一碗米饭或者一碗面条足以,其它空闲时间就诵经、看书。
大概是因为心中充实,刘景崇丝毫也不觉得这样的生活艰苦。
刘景崇就这样在终南山度过了半年的时间。半年后,他突然返回了广东,朋友和家人看到刘景崇从山中返回都以为他是体验够了山中的生活,心中割舍不下孩子、妻子和父母,所以要回来继续生活了。
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刘景崇将要做出一个他们永远无法理解的决定。
诀别家人、剃度为僧
刘景崇又在广东与朋友和家人度过了2年的时光,在某个普通的日子,刘景崇突然觉得自己十分的厌倦现在的生活,一念之间,他当即辞去了在公司的职务,与妻子离了婚,然后将自己的财产分割给父母和妻子之后,他又动身前往终南山,决定要终身隐居了。
在返回终南山之后,刘景崇更加坚定的确信这就是自己所追求的生活,只有在这里他才能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
在年8月2日这天,刘景崇决定要剃度出家,自此割舍尘世间的种种牵绊。与此同时,刘景崇的家人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就赶到了终南山阻止他出家的行为。
刘景崇要出家为僧的决定给了他的家人致命一击,他的父母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为什么非要如此做,甚至扬言如果刘景崇一定要出家为僧,那就与他断绝亲子关系。
刘景崇的妻子也放下狠话,说刘景崇如果不收回自己的决定,那两人余生都永不相见,愿再无来世。
面对父母和妻子的哀求与愤懑,刘景崇倔强得毫不妥协,对于他来说,出家为僧,在终南山度过余生已经成为了他的执念。
见劝阻无望,刘景崇的父母和妻子就返回了广东。8月2日的早上五点,绍云大师亲自为刘景崇剃度,并赐法号衍定。
剃度为僧后的刘景崇在寺庙担任起了伙夫,他要经过一年的考核期,才能正式的持戒,成为寺庙的和尚。
后来被问道为什么这么坚定地想要剃度为僧,刘景崇回答说,自己做出这个决定跟绍云大师有着很大的关系。刘景崇说他第一次来到终南山看到绍云大师的时候,觉得他很像自己的外公,倍感亲切。
在被问到离婚是否与他突然决定剃度为僧有关,刘景崇说他的决定跟任何人都没有关系,与妻子离婚也只是因为两个人实在没有共同语言了。
他向往的是精神世界的富足,期待的是物质条件的富足。他决定出家的时候已经安顿好了所有的身后事,父母、妻子、孩子的生活都有了着落,他可以安心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了。
远近闻名的富豪突然剃度为僧,这件事在当时轰动很大,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也有很多人不理解刘景崇的想法,觉得他的行为就是在作秀;但也有人觉得他可能是因为早年间创业的时候过于劳累,现在功成名就,安顿好了父母、妻子、孩子之后想要卸下自己身上的担子,躲个清闲。
就像是某个知名作家所说的,占有本身并不会让我们感受到巨大的幸福,我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只能来自于,源源不断的追求。
这大概就是对刘景崇剃度出家的最好理解吧,他所取得的一切外界评价的成功,已经不能带给他任何的i幸福感和满足感了,他必须要去追寻另外一种能够满足他精神世界的生活。
别人的看法对于刘景崇来说,一点都不重要。
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远离世俗的功名利禄,割舍心中的万般情感,去过这种平静而充实的日子是他一直追求的生活,他身上这种不畏世俗眼光,敢于追去自己心中所想的精神也十分的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