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疾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终南山上的王维自在惬意的王维
TUhjnbcbe - 2025/7/12 18:16:00

我来终南山寻找王维。为什么要到这里寻找王维呢?因为王维一生曾四次隐居,其中有三次都是在终南山。他在这里住了30多年,可以说王维的大半生时光都是在这里度过的。他曾在这里营造过安身之所——辋川别业;也曾在这里找到过心灵归宿——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最终也是在这里迎来了人生的落幕——葬在了这里。

说起王维,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绝对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存在。他出身望族,是太原王氏与博陵崔氏的后代;他长相俊美,妙年洁白、风姿郁美;他少年成名,十五六岁的年纪,便已经在长安城内颇负盛名,成为王公贵族的座上之宾;他早年登科,22岁进士及第,高中状元;他还极负才情,诗书画乐无不精通。

但上天为他打开多扇天赋之门的同时,真的也拿走了很多。王维早年丧父,一个古代仕宦人家中最大的依靠,他的父亲,在他9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他。王维中年丧妻,鳏居30多年,再未娶妻,也没有子嗣。他还仕途不顺,中状元后,仅仅在长安做了几个月的京官,就被贬官他乡。这一贬就是好几年,一气之下,王维怒而辞官,短暂归隐。

后来再到中央为官时,又遭到权相李林甫的排挤,调往边城。仕途不顺,加之奸臣当道,王维对政治,很早就已经没有了特别的抱负和雄心。他在终南山买下辋川别业,开始了大隐隐于朝,亦官亦隐的生活,在终南山的峡谷间,溪流处,王维似乎找到了心安处。

唐代在终南山修建别业,并非王维一人,而是文人中的一股风潮。原因很简单,一是风水好,利于修身养性。二是离都城长安近,更贴近政治中心,机会更多。有个成语叫“钟南捷径”说的正是在终南山隐居,博取隐士名声后,有可能通过快车道走入仕途。所以,这里形成了隐逸与繁华的两极,进则致君尧舜、治国平天下,退则悠游山林、寄情于山水,中国道家的出世文化与儒家的入世进取形成了巧妙的平衡。

但王维显然是为了前者,因为王维很早就已经通过进士登科而成为帝国的官员了。而且王维此时,并没有真正的归隐,只是半官半隐。此处距离近,方便到朝廷上去打卡上班。庙堂在北,山居在南,两点一线构建了王维中晚年的人生道路。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此时,人到中年,虽然也还身在官场,但他却已经有了晚年在终南山隐居奉佛的生活理想和思想皈依。他每每在山中信步闲走,有时,不觉间会走到溪水的尽头,似乎再也无路可走,但是啊,脚下无路了,那就索性坐下,抬头也可看那天上的风景,那里也会有风起云涌,也会有云卷云舒……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5%
1
查看完整版本: 终南山上的王维自在惬意的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