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疾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你还堵在上班的路上,他们却在深山安了家
TUhjnbcbe - 2025/8/7 18:20:00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视世俗为无物,是长辈眼中的离经叛道者,他们将自己放回山野,用无声的方式反抗生活的枷锁。

这群人就是,隐居者。

中国有14亿人口,每个人都在过着自己的生活。以有实际统计数据的终南山为例,大约有五千位隐居者,而中国隐居规模能超过终南山的地方绝不超过三个,我们大约能估算出,拥有辽阔土地的中国,真正隐居人数,绝不超过5万。

也就是说,1万个人当中,只有3个人会选择隐居,是什么概念呢?我国双胞胎的出生率是千分之五,而隐居比生双胞胎的几率还低10倍,这也就能解释的清,你从没听过也没见过谁去隐居了。

如此小众的生活方式,却承载大众一直在追求的核心:自由。

现代人隐居以社会浮躁,生活压力大和人际复杂为隐居的三个主要原因。隐居的人各有各的故事,但他们用隐藏踪迹的方式,挣脱了世俗,彻底的拥抱了自由。

正如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所写一般,我们都囿于自己生活的圈子并期盼进入别人的生活,在我们偶然间瞥见他人的生活时,我们惊呼: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活着吧。

1、谁会去隐居?

很多人都憧憬过隐居的生活,《新周刊》联合新浪网曾进行了一项“中国隐居心态调查”,受访者为年龄20-40岁的都市工作者,总共有人参与。

这份“中国隐居心态调查”报告显示,能够抛弃掉网络的束缚,摆脱工作压力,离开生活琐事隐居起来,是人的愿望,占83%。但在他们的朋友中,只有21%的人完成了隐居、或者短暂出走(大部分人的选择)的举动。

大部分人对于隐居的想法,只是怀着一种美好的愿望。

如果一个人生长在城市,那么他是幸运的。他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他一出生就已经赢过了许多生活在农村的人。

可他,也是不幸的。因为城市的属性,决定了他必须按照某种固定的模式成长,读书、就业、结婚、买房,按部就班的生活下去,至死方休。

自由,对焦虑的城市住民而言,是奢侈而且难以企及的。人性被生活的重担所压制,偶尔的出走也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好好的喘口气。

这群人正是隐居的主力军,他们来自城市,双脚不曾沾过泥土,对山野湖海有着原始的渴求。

试想在人迹罕至的山野,十里桃林中的木屋中,有着一片散慢自得的悠然:喂鸡劈柴、洗衣做饭、种耕菜果、读书写字……

光是想象,就已经征服了所有人。

2、去哪里隐居?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可见,隐居的地点是很考究的。对于城市住民,自然不会再选择城市作为自己的隐居地,所以他们把目光放在了山野。

随便挑个山头是不可能的,隐居本身就是一项仪式感很重的生活方式,对于隐居者而言,在哪里隐居,甚至比隐居本身更重要,因为这决定着他隐居的体验和心情,草率不得。

古代人最常隐居的地方就是各种名山大川,而其中又以终南山最为出名。如晋代大儒陶渊明就隐居在终南山,并开创田园诗派,后有药王孙思邈,隐居终南山,著《千金要方》,两千年来,在终南山隐居的名人大师数不胜数。

终南山风光▲

再加上,终南山环境幽雅,山峰造型奇特,自带仙气,隐居此处,与理想中的乌托邦最接近。

终南山,也就成了许多人心中的圣地。终南山不是一座独立山峰,是秦岭中部的一段,终南山的主峰海拔米,位于长安区和柞水县交界处,北边是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南边是柞水县秦楚古道景区,这两个景区都能到达终南山主峰。

终南山地理位置▲

知名的“隐居博主”张二冬说道“当我意识到一切皆虚无的时候,才慢慢感受到存在——唯有“此刻”,此刻有光,此刻坐在炉子旁。所以,每一天都很满足,每一年都很丰盛。”这文字很有煽动性,让人有忍不住飞到他身边的冲动。

在各种报道和大咖的推崇下,终南山一夜之间火了。

或真心问道,或隐世避俗,亦或是纯粹跟风的隐居,无数人前赴后继,在小小的方寸之间,有多达余名隐居者。将原本清净的山头,变成了俗市的街头,仙气全无。有人曾说:这里可能比上海的外滩,还要热闹些。

3、隐居的最后?

事情有开始就一定会有结束,隐居者也无法避免。

秦岭分割了南北,也隔绝了现实。无数怀揣着隐居避世想法的人来到此地,结庐筑居,或邀上几位好友,或独身一人,带上书籍,开始长达一年甚至一辈子的隐居的生活。

在这场与时间、自我的竞争中,跟风者最先倒下了。山野的简陋、蚊虫的叮咬、为三餐的劳累以及孤独的困扰,让跟风者灰溜溜的离开了。他们明白,自己所谓的隐居,不过是为了逃避现实的借口,靠自己动手的生活,即无乐趣,何必徒添烦恼。

随后是那些企图扬名立万的人,也离开了。他们避世的目的,就为了增添入世的砝码,头顶着“终南山隐士”的称号,走到哪儿都是瞩目对象。隐居对他们而言,不过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他们会把仁义道德,国风古典挂在嘴上,脑子里想的多半是如何纸醉金迷,钟鸣鼎食罢了。

最后大浪淘沙剩下的,正是一心问道,追求返璞归真生活的智者。

隐居是一场游戏,这场游戏没有失败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从中得到了体悟。这场游戏也不会结束,有人退出,也有人加入,因为自由就像一颗禁果,诱使许多人前仆后继的加入。

4、殊途同归

为什么隐居终南山的如此火热?

因为,人们对自由朴实的生活有着强烈的渴求。

所以无论何种生活方式,大部分人的生活目标是自由,隐居者只是走了最便捷的道路。

也有人抨击隐居者,认为这是无为主义的极端化,如果全民都隐居了,这个国家还能发展吗?实际上,他的担心有些多余。隐居本身就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优渥的经济基础做先决条件,具备经济条件的人已经少之又少,能迈出这一步的人就更少了。

无论你选择何种方法,是背上行囊踏遍千山万水,还是西装革履游走钢筋丛林?不重要,因为真正自由是,心境不为形式所困。

你不须在意自由以何种形式而存在,或许你正受于生活的羁绊,或许很难偷得半日浮生。但,心怀自由,就已足够了。

隐居就像开在沙漠中的野花,虽脆弱渺小,注定不会成为主流,但却给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无论你在哪里,都不要放弃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有人把生活过成了诗,但生活就是生活,它应当是带着泥土气息,是伸手可触及的。

直面生活的挑战,比隐居有意思多了。

获得更多户外资讯,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还堵在上班的路上,他们却在深山安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