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惟好静的王维,自购置终南别业后,与裴迪小兄弟交往甚多,有事没事写诗赠裴迪、和裴迪、忆裴迪。
王维和裴迪咋相遇的呢?有一种不靠谱说法是裴迪哥哥裴回病逝前,托裴迪去终南山找同僚王维写墓志铭,裴迪正式和王维相识。(真的好有感觉,终南山的雨天,王维的别业里闯进一个孤苦无依小青年)王维随裴迪回长安城祭奠裴回,顺便拜访一隐士。
姑且当他们是如此相识的吧。二人游遍辋川二十景,共赋诗四十首,编成《辋川集》(怀疑二人是一边游玩一边给二十景取名字)不久,裴迪经济条件有所改善,立刻到辋川附近安置小房子,正式开启与王维十几年的隐居生活!王维来玩,写下《登裴秀才迪小台》“好客多乘月,应门莫关上"。
天宝年间,王维内弟崔九向南山隐居,王维和裴迪骑马相送,并赠诗王维:
驻马欲分襟,清寒御沟上。
前山景气佳,独往还惆怅。
或许也有赠裴迪但没有留存下来。两人面对丝毫没有准备的赠诗,分别在马上口占一首赠予崔九。口占本来就很难了,何况又是马上要分别的马上口占,就是这两首急智诗,完全可以看出王维和裴迪的水平高低。
裴迪诗为:
归山深浅去,须尽秋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说的是既然决定隐居就要尽兴,这种出世之心更要坚定不移,千万不要学习暂入桃花源的武陵渔人,三心两意,放弃理想追求再出世求官。虽然这首诗有点劝尽兴琴书山水之意,但可以说是一首满满劝勉意味的诗,以此作为送别诗不能说不好,但是总觉得少了点情谊。
而王维的诗就不一样了:
城隅一分手,几日还相见。
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
王维上来先说两人的感情,而且接其赠诗因分别而惆怅,上来便说:这次我们分开不知道几天才能相见,毕竟隐居之处有点距离,不能像在长安城一样天天看到你了。虽然平铺直叙,但是两人的交情已经潜移默化地告诉读者了。而王维的劝勉则是委婉的,而且有点半开玩笑,你快往南山去吧,要不然赶不上看到山里的桂花了。
在诗人浩瀚的唐代,裴迪的诗并不出彩,在他留存的二十多首诗中,大多是与王维的唱和,而王维的诗歌中裴迪也是经常出现的名字,如果没有王维,世人大概不会注意到裴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