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的历史由来已久,它不仅是“道文化”、“佛文化”、“孝文化”的发祥地,而且还有着“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正是终南山这种独特的地质背景和人文历史等因素,自古以来,便成为了隐士修行的最佳之地。
后来,随着终南山隐士越来越多,也衍生出了一种隐士文化,他们远离都市,与群山、清风为邻,一心修行,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可谓是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据不完全统计,在终南山的隐士多达多人,他们看破了世俗的迷离、迷障,选择在此隐居,以一颗平常之心,在此了悟人生真谛,而王芝霞就是众多隐士中的一位。
王芝霞从7岁开始信佛,到43岁因缘具足,便选择了正式皈依,后来,怀着一颗超然物外之心来到终南山,并在此修行40余载,从不下山,连儿子结婚也没能让她心生离开之念,随后,更是以85岁高龄,曾连续打坐了天,被称为“终南山第一女隐士”。
与佛结缘
佛门常讲缘分和因果,认为一切因“缘”而起,冥冥之中早已注定,而王芝霞的一生也在冥冥之中与佛结缘。
年8月6日出生的她,从小便与其他孩子不同,对于小孩而言,时常会哭,可是对于王芝霞来说,她不仅哭,而且还停不下来。
这让中年得女的父母一时之间,没有了办法,最后,他们发现,每当王芝霞哭个不停时,只要带着孩子靠近寺院时,她就会停止哭泣,而且还很安静,此时的父母,内心便想,莫非这个孩子与佛有缘吗?
随后,父母便经常带着她前来寺院,就这样,7岁的她便开始走向了信佛之路。
后来,随着她慢慢长大,她也经常独自一人前来寺院,对于她而言,这里让她的内心得到安静和祥和,似乎之前所有的不开心,都会忘记,让她对寺院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感情。
同时,她看到出家人的洒脱和自在,便向往着以后想要过这种生活。
皈依深山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芝霞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龄,在父母的安排下,她过上了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随后便生下了孩子,而她则无微不至的把孩子抚养长大。
本以为,他们一家会这样平凡地度过一生,可是让亲人没有想到的是,此时只有43岁的王芝霞选择在香积寺皈依。
她的这个决定,让亲人一时之间,难以理解,可是对于她而言,自小便向往这种生活,现在终于实现了,内心自是欢喜。
在皈依佛门没多久,王芝霞便来到了终南山,并在这里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茅棚,开始在这里修行,成为了一名隐士。
自此,她便一心在这里修行,放弃了世俗的一切,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对于她来说,这里才是她人生最好的归宿,每天常伴青灯古佛,虽然生活清苦,可也乐在其中。
有时亲人看她过着这种生活,心中不忍,便劝她回去,可是她却断然拒绝,并说,这里是她修行的地方,不会回去,更不会下山。
本以为她只是说说,可是没想到的是,她说的是真的,连儿子结婚,她都不愿意回去。
虽然,亲人对她感到不满,可是她却丝毫不在意,认为已经归隐,就不应该与世俗有所瓜葛,只想一心修行。
潜心修行
王芝霞不仅在茅棚里苦修,而且还在终南山小五台半山腰盖了座小庙,取名“三圣殿”。
在这里,她虽然过着平淡和自给自足的生活,可是在她的心里,只有佛法和修行。
她曾说,每天只吃馒头和野菜,看似生活很苦,可是她的内心却是快乐的,因为在这里,她内心安静,没有了世俗的羁绊,每天可以安静的去打坐修行。
虽然,她已经80多岁了,可是她每天坚持打坐,曾有一次,她连续打坐了天,可想而知,对于一位85岁高龄的她来说,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无法实现的,可是王芝霞却是个例外。
她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见证了这一切,同时,她还40年如一日,每天在没有电的茅棚里,坚持修行,过着常伴青灯古佛的清苦生活,单凭这一点,“终南山第一女隐士”用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当然了,曾有人说,王芝霞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其实,她只是为了追求心中的那种安静和祥和,正如她在门口的对联所写的一样,“小五台非台台连,终南山名山外山”,她要的是寻求自我的突破,从而走向觉悟的道路。
虽然,她的做法,有些人难以理解,可是她隐居终南山,过着与世无争、淡泊的生活,这就是她的快乐,而她的这种快乐,又岂是我们所能领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