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字,阅读时间预计9分钟。
TeresaTseng
「梵蒂冈」虽为世界上最小的城国,却是13亿天主教徒的精神所在地,保有教会两千年的悠久信仰。她不但是宗教圣地亦是文化瑰宝。44公顷大的「城中国」除了世界最大的教堂「圣伯多禄大殿」前的入口外,其西、南、北三面均被城墙围绕,远离喧嚣,幽静高雅;无可比拟的地理环境,文化建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梵蒂冈花园像富有灵性而雕琢精美的翡翠TeresaTseng摄
这里是教宗固定居所和为普世教会传福音处,内部建筑被三分之二的绿地环绕,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人在此绿色城国中宁静祥和地共存,生息兼容,一起沉浸在天主的美好中。
郁郁葱葱的教宗花园TeresaTseng摄
一个春日,沁凉春风领我走进郁郁葱葱幽雅宁静的梵蒂冈花园,也就是教宗花园,邀请负责人RafaelTonini主任引介这世外桃源的奥密。
古老的城墙是历史的见证TeresaTseng摄
走进城国,一片欣欣向荣的绿映入眼帘,像一块富有灵性而雕琢精美的翡翠,充满着层次与空间感。微微起伏的绿地毯在阳光映衬下,格外清晰。据说小山丘地形非自然形成,为建造圣伯多禄大殿时,为了减少搬运的浪费,而将挖出的泥土堆积而成。23公顷的绿地中散布着意式、英式花园、小丛林、植物花坛、教宗牧徽花坛等,并有精巧的喷泉、*斧神工的雕塑及古迹城墙点缀,让艺术融入大自然的空间中。约五、六百平方米的菜圃种植新鲜蔬菜供给教宗方济各、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及城国食堂等享用。园内还有一座年仿法国路德圣地的圣母石窟,每年5月31日圣母月结束时,教宗一般会在石窟中举行弥撒。
自然美与艺术美交相辉映TeresaTseng摄
没有永恒不变的花园,凡走过必留下痕迹。Tonini主任解释,此复数花园(GiardiniVaticani)是几世纪以来在此居住过的教宗别出新裁的串连,纵使各自有不同的格调和意趣,但建筑群与园区的自然环境紧密结合,让自然美与艺术美交相辉映,好似天作之合。
教宗花园暮春和气应TeresaTseng摄
漫步园林,呼吸大自然的芬芳,碧绿滴翠的树木,棕榈、橄榄、月桂、雪松…巧妙地种植在园中,错落有致,俯仰生姿;园内有近90%为特有的地中海植物,蜿蜒的岩石壁上冒着千奇百怪的热带多肉仙人掌;高低起伏绿油油的草坪上点缀着参天的亚热带珍稀绿叶古木;还有许多具有历史和纪念意义的树木,例如:
春天梵蒂冈花园的樱花小径TeresaTseng摄
年日本赠送的樱花树、年教宗方济各为强调生态环保理念而种植的栎树等,在此花开季节,只见幽僻樱花小径上,雪白的花海,错落在一片翠绿中,随春风轻舞,清新雅致,散发浓郁的自然禅意,美不胜收。融于「暮春和气应,百日照园林。」幽然静谧的氛围中,任大自然展开双臂紧紧拥抱,有种时间与空间交织,过去与今日交错的飘然…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景观花园TeresaTseng摄
Tonini主任娓娓道出花园历史与圣伯多禄大殿的发展密不可分:圣伯多禄大殿经历过两次修建,最早由君士坦丁大帝于第4世纪(中国西晋年间)在圣伯多禄墓上建造,公元年教宗儒略二世(GiulioII)决定重建,历时年成就今日这庄严神圣的圣殿。而早期的教宗并无固定居所,罗马市区与法国亚维农市均留有其足迹。历史记载第一位长住梵蒂冈的教宗为公元年的尼可拉斯三世(NicolasIII)。
美轮美奂的庇护四世别墅TeresaTseng摄
他继续介绍:早期花园仅像个自给自足的小修道院农场,种植水果、蔬菜、葡萄、草药和饲养家禽与家畜等。时光荏苒,物换星移,14世纪末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脱离了中世纪时期的封建制度,意大利在人文、艺术上大放异彩,亦将庭园造景推向极致,意式「现代花园」因而产生。重建大殿的教宗儒略二世(GiulioII),邀请数位著名艺术家为此庭园景观进行设计改造,展现教会的美学理念,别具匠心的精巧构思,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景观花园特色表达得淋漓尽致,几何式的花纹图案,以灌木和常绿植栽的深浅度增添层次感。随后教宗庇护四世(PioIV)更在园中建筑一座美轮美奂属风格主义(manierista)的「庇护四世别墅」(CasinadiPioIV),华丽的建筑,满布装饰的雕刻和雕像,是今日圣座科学院所在地。
30年代建造的行*首府TeresaTseng摄
然而花园最大的变化始于30年代,也就是年「拉特朗条约」梵蒂冈被划为城国后,教宗在此定居,城国内开始重新整修园艺设计和水利建设等,并增建火车站和行*首府(PalazzodelGovernatorato)等建筑,而后年亦开辟了一座直升机坪;犹记当年教宗本笃十六世出乎意表地宣布辞职后,即于此搭乘直升机离开梵蒂冈到其夏宫(CastelGandolfo)暂居。
园中小成员TeresaTseng摄
这片绿色心脏地带今天亦成了小动物的保护园区:鹦鹉、蜂鸟、喜鹊和树蛙…等的栖息处;有趣的是公元年初还曾饲养过一只葡萄牙国王赠送的白色大象。
梵蒂冈花园负责人RafaelTonini主任TeresaTseng摄
主任Tonini原为专业测量师(Geometra),之前从事房产,年进入梵蒂冈,年接任负责人工作,带领30位工作人员,照料园中花草树木,清洁园内街道广场,清运垃圾分类等,除此教宗在圣伯多禄大殿内或广场上举行礼仪庆典时,花卉设计摆设亦由他指挥负责;并且自上任以来,依照30年代的设计图,将图上因种种原因而不存在的树木一一补齐。
涓涓不息的喷泉TeresaTseng摄
花园布局精巧,小小园内有座喷泉,除了美观,亦有蓄水灌溉的作用。城国水源来自罗马北部郊区的布拉恰诺湖(LagodiBracciano),今天能欣赏到这些涓涓不息的喷泉,要感谢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宗保禄五世(PaoloV,允许将弥撒经文译成中文)所作出的创举:在无电力时代把古罗马帝国时期水道之水引入梵蒂冈蓄水池,然后利用水压差距的虹吸原理(sifone)的流体力学现象形成喷泉。水,是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
教宗方济各牧徽花坛TeresaTseng摄
主任表示,教宗方济各年的通谕「愿上主受赞颂」《Laudatosi》强调人与大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共同的家园如同一位与我们分享生活的姊妹,也如同一位张开双臂拥抱我们美丽的母亲。」为了打造一个和谐自然共生的「绿色生态花园」,遵循教宗在通谕中所强调的「倾听和反思如何呵护这美丽的家园」梵蒂冈花园改变了作业方式,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使用有机而非化学合成肥料;将园中腐烂植物包括杂草、干叶等之废料变成土壤,回归自然;分枝繁殖,可以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特征和特性,不仅自给自足,减低购买成本,并将资源用到尽善尽美;不用杀虫剂,以蝙蝠除虫,减少蚊害;重新规划建造一个前卫性的灌溉系统,不仅自动操作节省人力且节约成本。全世界经济因疫情受到严重冲击,资源不求助他人至关重要,今天梵蒂冈花园的用水比先前节省了60%。主任强调这是一门新学问,要习惯一项新的技术,事实上不是件易事,一切都在学习适应和研究中,亦希望把宝贵经验与大家分享。
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TeresaTseng摄
大自然的奥秘是无止境的,有时它像幼童般需要细心的呵护,有时却又像智者让你顿悟,与大自然融合需要不断倾听与它对话,珍惜爱惜并正视我们与自然、生物间的关系。爱护我们的家园,从孩童开始;自去年夏天起,教宗花园开始举办员工「暑期儿童夏令营」,让孩童共享自然与文化美,度过一个开心难忘的暑假,今年第二届的主题为「环保与社会」。在此绿园中,种下环保的种子,培养孩童的观察思考力,在欢乐中树立环保意识,施行绿色生活,并透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认识天主。
承诺TeresaTseng摄
天主拥抱着万物,万物相得益彰地存在。漫步于梵蒂冈花园感受不到争奇斗艳,万紫千红,有的是一种沉稳宁静的高雅,它是心灵借慰的避风港,是提供沉思冥想找到希望、生命和天主的爱之园地。昨日的种种,让我们有了今日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憧憬,拾起一朵园中飘落的白花,在凝视中承诺做一位大地的守护者,配合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性,让这地球成为年复一年花开花落永不停息的「绿色大地」。
梵蒂冈地图TeresaTseng摄
梵蒂冈花园喷泉TeresaTseng摄
梵蒂冈花园路德圣母石窟广场TeresaTseng摄
贝壳花坛TeresaTseng摄
精美的马赛克喷泉TeresaTseng摄
过去与今日交错TeresaTseng摄
建筑与自然紧密结合TeresaTseng摄
沉静高雅的教宗花园TeresaTseng摄
花园俯仰生姿TeresaTseng摄
天主与我们同在TeresaTseng摄
别有洞天TeresaTseng摄
自然美与艺术美交相辉映TeresaTseng摄
沉思冥想的园地TeresaTseng摄
大地的守护者TeresaTseng摄
暮春和气应,百日照园林TeresaTseng摄
天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