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最近频繁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小时候怎么交朋友的呀?有没有人跟你做朋友?现在关系还好吗?因此,特别写下这样一篇文章,给大家提供一点参考。
很多宝妈宝爸有能力给孩子做好的耳蜗,
戴好的助听器,
让孩子一场不落的上语训课,
但是,他们在一件事上始终无能为力,
那就是孩子的交友方面。
尤其是听障孩子在普通学校上学,
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很多宝妈去接送孩子的时候,
看到其他孩子都是三五成群一起走,
自己孩子一个人孤零零的,
羡慕地看着同学的背影,
真的是委屈又心疼。
最近有一个宝妈跟我说,
她下午接到学校电话,让去一趟学校,
急冲冲跑过去,发现孩子毛衣上全都是脚印,
头发凌乱,双眼通红地喊着“妈妈妈妈”。
她心疼得要死,问她怎么了,
女儿说因为排队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跟“聋子”牵手,
不得不跟她牵手的那个小男孩很生气,
趁她走在最后的时候,使劲儿踢她,
把她踢倒在地。
这位妈妈听完之后差点爆炸,
她问孩子:你的朋友呢?你怎么跟那个小男孩牵手,你不能找个朋友吗?
孩子哭得更凶了:妈妈,我没有朋友,大家不跟我玩。
她真的很生气,又无奈,
跟我谈这件事时我都能感受到,
屏幕另一端的妈妈气得要死又不得不忍下来。
跟小孩子也没办法计较,老师批评一顿也就云淡风轻的过去了。
她就是不明白,我孩子这么好,她只是有个耳蜗而已,
为什么会被同学这样对待?为什么全班那么多人都没人愿意跟她交朋友?
我问她想要让孩子交什么样的朋友,
她想了一会,说只要能在这种特殊时刻保护好孩子,
让孩子不要被欺负,能帮到她就好。
一直帮你的朋友一定是好朋友吗?
其实答案也不是必然。
我小学时很讨厌一个班上的男孩子,
因为他会抓着我的小辫子叫我聋子,
课间玩游戏的时候会特意来我面前,
笑嘻嘻的喊我聋子,说你别出去玩了,你看根本没人跟你玩。
当时我也很敏感,委屈又生气,还不敢告诉爸妈。
也许在成年人看来没什么,但是在小孩子看来,
真的,超可怕。
小学生才是最大的恶魔。
那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朋友,
对我超级好,每次都帮我挡开这些人,
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会告诉我。
我跟她玩得特别好,每天都开开心心地去她家写作业。
但是有一次,我放学后晚走了一会儿,蹲在桌椅下面找铅笔,
听到这个朋友跟人说:“哎呀,纪叶凡呀,我才不喜欢那个“聋子”呢,
你看她傻乎乎又反应慢,
我是看她成绩好,想抄她的作业才跟她玩的。”
怪不得每次老师布置了作业总是催我写,
原来是有这么一出。
成年人或许见惯了这种两面三刀,
但对于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来说,
这话当时对我的打击,真的不亚于一颗原子弹在心中爆炸。
我已经忘了那天怎么回去的了,
只知道在这之后我没有跟她再说过话,
甚至成年后交朋友,遇到朋友背叛,
我都没有再像那天晚上哭得那么伤心过。
交朋友怎么这么难呐。
不止是小孩,成年听障者的世界同样存在“交友难”这个问题。
大家就像是一个个被分离开的孤岛,
渴望彼此接近,又畏惧彼此接近。
一个进了耳朵树青年群的听障朋友说过,
他每天看到青年群那么热乎乎的聊天,真的蛮开心。
虽然自己插不上嘴,但是看大家热热闹闹的聊天,
好像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变得明朗起来。
很多听损者因为自卑,
在毕业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淡化自己跟健听同学的联系,
往往很多年后想起来,追悔莫及。
因为失去的不只是朋友,而是一整个青春。
因为渴望接近,所以更不知道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
有的人选择小心翼翼的接近,有的人却选择了通过别的方式引起注意,
有时你会原谅一个同类人在网上乖张狠戾的样子,
因为只有你见过TA,才知道TA现实中是怎样惹人心疼。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人容易过,
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
努力优秀起来吧,
我觉得没有人会拒绝优秀、有正能量的朋友。
这种优秀并不是说赚多少钱,买多少房,拿哪里的户口。
一个人最根本的优秀,
是来自于悦纳自己,
诚实的,透彻的,接纳自己的不足,
不以自己的不足为耻,而是因为不足激励自己,
让自己更积极昂扬的向上。
任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举措,
都是从内里的升华开始。
多读一本书,多听一首歌,
让自己变得丰盈起来。
如果你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可以先从变得自律开始,就像我。
为了保护自己的剩余听力,
我一直坚持十一点前睡,早上七点起床,
八点左右到公司,发一个打卡定位。
刚开始是为了给自己一个鼓励,
后来发现,这几乎成为了我的个人标签。
不少好友给我点赞,有人问我怎么做到的,
渐渐的,跟老同学的互动也开始变多,
而这一切,难以想象都是从一个打卡开始的。
人想要坚持做一件事,其实无外乎两种途径。
一种是自己内心真的有很多真材实料,
激励自己一定可成大事,没有一定的毅力,很难坚持下来。
一种是从获得别人夸奖开始,这是一种正反馈,
让别人对自己提出认可,自己也会有更多坚持下去的力量。
很多“天才”的成功路,离不开父母/朋友/亲人的鼓励。
而坚持,是优秀的基石。
而对于孩子来说,交友就更加的简单直接。
如果可以的话,给孩子准备一些小点心,
让孩子带到学校,跟同学分享。
平常老师要求做手工活的时候,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精心准备,
让孩子能够获得更多来自小伙伴的认可。
当然,有的孩子可能更为害羞,迟迟迈不开第一步。
不妨邀请小朋友们来家中做客,让孩子成为聚会的主人,亲自招待小伙伴。
在熟悉的环境中,孩子更容易克服胆怯,同时也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小型表演,
与孩子提前几周一起练习,增强孩子的自信。
经常带孩子去游乐园,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当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就算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也会被深深的吸引住。
情不自禁的加入“团体”中,从而培养出忠实的小伙伴。
在协助孩子交朋友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是你的孩子“交朋友”,不是你“交朋友”。
也许一个孩子在你看来顽皮的过分,家境也一般般,
但是在你的孩子看来,这个小伙伴热情又大方,坦诚又可爱,
所以,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干涉孩子的交友自由,
就像很多年前,你讨厌父母干涉年幼的你的交友自由一样。
不管你是成年听障人士,还是听障小朋友,
只要你坚持,只要你保持真诚,努力更优秀,
迟早有一天,会有遥远星球的朋友感受到你发出的声波,
来到你身边,成为你的朋友,知己,共度一生的守护神。
而你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加油吧,前行吧,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耳朵树独家稿件,转载请联系耳朵树)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