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来说,在乘坐飞机时,出现耳朵闷胀和耳痛的不适症状还是很常见的。轻者在飞机着陆以后会恢复正常,重者需要几天,甚至几周才能恢复正常,这是怎么回事?
耳朵内外压力不同导致不适
我们看到的耳廓和耳道是外耳,耳道最深部的鼓膜的里面是中耳叫作鼓室,大家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小房间。这个小房间平时基本上是封闭的,只有一根小软管与外面的鼻腔相通。这根软管叫作咽鼓管,平时也是封闭的。一般来说,封闭的鼓室内的压力与耳朵外面的压力是一致的。在飞机上升时外界气压降低,鼓室内原有的空气气压相对较高形成正压,这个正压使鼓膜向外膨隆,人会感到轻度耳闷胀。如果这个时候做吞咽动作,咽鼓管会开放,鼓室内气体经过咽鼓管进入鼻腔,鼓室内气压与外界气压达到平衡,耳闷症状会短暂消失。
飞机继续上升时上述现象可重复发生。飞机飞到米~米高度时,鼓室内外的压力都相对较低。在着陆时飞机的高度逐渐下降,外面的气压慢慢升高,由于咽鼓管处于关闭状态,鼓室内的气压仍然较低,耳朵外面的空气会把鼓膜往压力较小的鼓室压迫,引起耳痛、耳受压感及听力减退。只有在做吞咽动作时才能使咽鼓管开放,鼓室内外气压获得平衡,鼓膜不受压,症状消失。飞机继续下降时,上述现象反复发生,使得鼓室内外压力达到平衡,症状消失。飞机急速下降时,压力急剧变化,有可能造成驾驶员鼓膜破裂穿孔。
咽鼓管通畅可避免耳朵闷胀
咽鼓管通畅是保持鼓室内外压力平衡的重要因素。凡是使咽鼓管开放让空气进入鼓室的办法,都有助于缓解耳朵的闷胀疼痛。比如吞咽、咀嚼、打哈欠等都会起作用。乘坐飞机时进餐或食用零食,会减轻耳闷胀不适。如果乘坐飞机时患有感冒、鼻炎,咽鼓管黏膜充血肿胀闭塞,做吞咽动作也不能使其开放,那就非常容易造成鼓室内外压力不平衡,引起耳闷胀和耳痛。在乘飞机前用麻*素滴鼻液滴鼻,使鼻腔黏膜收敛不肿胀,咽鼓管不致闭塞,可保持鼓室内外压力平衡。如果耳闷胀和耳痛1周~2周仍无好转,医院就诊了,医生会给予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文/上海交通大医院
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张浩
编辑/管仲瑶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